[发明专利]恢复血管的灌注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70154.9 | 申请日: | 201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6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D.威尔;E.布拉迪;M.吉尔瓦力;M.拉扎维;P.格里芬;B.凯西;J.麦克纳马拉;D.哈尔迪曼;K.麦雅杜;M.克拉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尼尔拉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B17/221;A61B17/3207;A61F2/8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翟建伟;黄希贵 |
地址: | 爱尔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恢复 血管 灌注 系统 | ||
1.凝块取回装置在制造设备中的用途,所述设备用于通过包括如下的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
将所述凝块取回装置递送至患者的血管以取回凝块;和
通过使所述凝块取回装置通过凝块、穿过凝块或靠近凝块并移除凝块取回装置来恢复血管的灌注,以实现在等于或大于2b mTICI ≥2b的级别的脑梗塞评分的改良治疗下的至少90%的最终血管再通率。
2.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手术期间起始动脉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其中最终血管再通率的群体大小为至少80名患者。
3.权利要求1的用途,所述凝块取回装置包括塌缩的递送构型和膨胀的部署构型,所述凝块取回装置包括:
支柱框架,所述支柱框架形成多孔内部主体流动通道且具有管状主体部分和远端部分;和
支柱框架,所述支柱框架在塌缩的递送构型和膨胀的部署构型两者期间形成径向围绕内部主体的管状主体部分的外部管状主体。
4.权利要求1的用途,所述凝块取回装置包括:
在近端和远端之间延伸的轴;和
与轴偶联的自我可膨胀外部主体,所述可膨胀外部主体包括由空隙隔开的多个纵向间隔的凝块支架区段,所述空隙在相邻的凝块支架区段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凝块入口。
5.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中所述凝块位于以下位置之一:颈动脉、M1大脑中动脉、M2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和椎动脉。
6.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中患者具有小于或等于1的改良Rankin量表的结果,所述用途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凝块取回装置三次通过凝块、穿过凝块或靠近凝块后,在血管中实现至少51.5%的最终血管再通率mTICI = 3。
7.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凝块取回装置一次通过凝块、穿过凝块或靠近凝块后,实现至少51.5%的血管再通率mTICI≥2b。
8.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用所述凝块取回装置通过凝块、穿过凝块或靠近凝块完成手术后,在血管中实现至少75%的最终血管再通率mTICI≥2c。
9.凝块取回装置在制造设备中的用途,所述设备用于通过包括如下的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
将所述凝块取回装置递送至患者的血管;和
通过使所述凝块取回装置通过血管的凝块,穿过血管的凝块,或靠近血管的凝块来恢复血管的灌注,且结果为至少约67%的结果是0-2的改良Rankin量表(mRS)。
10.权利要求9的用途,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恢复血管的灌注后90天测量至少约67%的结果。
11.权利要求9的用途,其中所述结果的群体大小为至少150名患者。
12.权利要求9的用途,所述凝块取回装置包括:
内部管状主体,所述内部管状主体具有多个开口、塌缩的递送构型和膨胀的部署构型;和
外部管状主体,所述外部管状主体至少部分地覆盖内部管状主体且具有多个闭合小室。
13.权利要求9的用途,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使所述凝块取回装置通过凝块、穿过凝块或靠近凝块一次或多次并移除凝块取回装置,在血管中实现至少93%的最终血管再通率mTICI≥2b。
14.权利要求9的用途,其中患者的风险因素是小于或等于1的改良Rankin量表,所述用途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凝块取回装置三次通过凝块、穿过凝块或靠近凝块后,在血管中实现至少51.5%的最终血管再通率mTICI = 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尼尔拉维有限公司,未经尼尔拉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015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