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一体化计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70430.1 | 申请日: | 201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6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钱国法;丁琳;李瑞萍;陈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油惠博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惠博普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惠博普石油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3/34;E21B41/00 |
代理公司: | 51266 成都佳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远高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一体化 装箱 计量装置 污油 计量 计量技术领域 电气控制柜 多相流量计 废液缓冲罐 污水提升泵 旋流除砂器 仪表控制柜 真空抽吸泵 污水 废液处理 锅炉设备 冷却水罐 标定罐 缓冲罐 装车泵 井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一体化计量装置,包括橇装箱,分别布设在橇装箱内的废液缓冲罐、污水提升泵、旋流除砂器、真空抽吸泵、冷却水罐、多相流量计、标定罐、污水/污油缓冲罐、污水/污油装车泵、锅炉设备、仪表控制柜和电气控制柜。本发明还提供了智能一体化计量装置的计量方法,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计量准确等优点,在井口废液处理计量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口试采液处理计量技术领域,尤其是智能一体化计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井口油水试采残液处理流程发展相对较为滞后。其中,主要来源:每口井试油运行一般7-10天,试油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主要有4类(压裂后喷出液、抽吸出的油水试采液、计量池残液和操作台残液),在此中以抽吸的油水废液为主。现有技术中对井口残液主要处理方式:现场主要采用两个10m3(5*2*1m)的敞口计量罐接收井口试采液(上面还有一个小计量罐,残液来量小时用);敞口计量罐接收的残液沉降后,上层污油用22m3的槽车运走,下层污水被注水泵循环注入地下。
针对上述井口试采液处理设备及工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每个井口自身配备有~90kw柴油发电机组,新增设备用电可从此引用,但需控制在一半负荷以内,其他水、气现场都不具备;新鲜水可以用槽车拉来,若采用加热炉的话,需自备柴油燃料;
第二,来液一般常温,进入敞口计量罐后污油很快凝固、抽吸困难,现场都需要用蒸汽吹扫才能用罐车拉走;
第三,目前采用的计量罐敞口操作,污染环境、现场工作条件恶劣;
第四,对于无动力循环泵井口,需要考虑真空抽吸方式收集残液。
因此,急需提出一种结构简单、降低污染、提高井口废液的处理效率的智能一体化计量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一体化计量装置,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智能一体化计量装置,包括呈长方体结构的撬装箱,
废液缓冲罐,布设在撬装箱内,用于收集井口试采液;
污水提升泵,布设在撬装箱内、且与废液缓冲罐采用管路连接,用于加压经废液缓冲罐缓冲的井口试采液;
旋流除砂器,布设在撬装箱内、且与污水提升泵采用管路连接,用于分离井口试采液中的砂体,并沉积于旋流除砂器底部;
多相流量计,布设在撬装箱内、且与旋流除砂器的顶部采用管路连接,用于间歇或瞬时计量旋流除砂器流入多相流量计的井口试采液的液体量;
标定罐,布设在撬装箱内、且与旋流除砂器的顶部采用管路连接,用于计量井口试采液的流量;
污水/污油缓冲罐,布设在撬装箱内、且分别与多相流量计和标定罐采用管路连接,用于存储砂体分离后的井口试采液;
污水/污油装车泵,布设在撬装箱内、且与污水/污油缓冲罐采用管路连接,用于将污水/污油缓冲罐内的井口试采液输送给污水处理厂,以及
仪表控制柜和电气控制柜,分别与废液缓冲罐、污水提升泵、旋流除砂器、多相流量计、标定罐、污水/污油缓冲罐和污水/污油装车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一体化计量装置,还包括布设在撬装箱内、与废液缓冲罐的顶部采用管路连接、用于抽出废液缓冲罐内空气的真空抽吸泵,以及布设在撬装箱内、且与真空抽吸泵采用管路连接的冷却水罐。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一体化计量装置,还包括布设在撬装箱内、用于向废液缓冲罐、标定罐和污水/污油缓冲罐提供低压蒸汽预热的锅炉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油惠博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惠博普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惠博普石油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华油惠博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惠博普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惠博普石油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04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