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层柱状抗爆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70628.X | 申请日: | 201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5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蒋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路捷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B39/30 | 分类号: | F42B39/30;F42B39/26;F42D5/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端 内筒 外筒 顶部密封 抗爆容器 外筒底端 防震块 双层柱 消波板 封头 筒体 底座 封头焊接 焊接固定 曲面结构 曲面内壁 软质材料 筒体底端 危险物品 危险因素 下方位置 弹性的 外泄 焊接 抵触 爆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柱状抗爆容器,包括顶部密封盖、外筒、内筒和底座,所述顶部密封盖扣合在外筒顶端侧,所述底座固定在外筒底端,所述顶部密封盖底端固定有上消波板,所述内筒底端焊接有下消波板,所述内筒顶端与底端内侧均设有防震块,所述防震块为具有一定弹性的软质材料,所述外筒包括筒体和封头,所述筒体底端与封头顶端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外筒的底端呈曲面结构,所述内筒相对固定在外筒内侧,所述内筒底端抵触在外筒底端曲面内壁处,所述内筒底端位于筒体和封头焊接处下方位置;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强、可有效防止危险物品发生爆炸时产生危险因素外泄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爆炸物品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运输、存储雷管等爆炸物品的双层柱状抗爆容器。
背景技术
抗爆容器是专门用来存储和运输雷管和炸药等爆炸物品的专用装置。
目前常见的双层抗爆容器如图1所示,包括外筒、内筒和顶部密封盖组成,内筒与外筒以同圆心轴形式进行相对固定,且内筒下端面设置在外筒内部,这样固定起来比较方便。如图2所示,当内部雷管被意外引爆时,引爆的雷管瞬间产生大量的危险因素(冲击波、燃烧火焰以及噪音),内筒因高温及冲击波严重变形,其四周向圆周方向膨胀,且顶盖与筒体的连接处及内筒与外筒的连接处瞬间受到强大的竖直方向的冲击力,而顶盖与筒体的连接强度相对较强,所以势必造成内筒下沉。内筒下沉将导致其顶端与防震块产生空隙,大量的冲击波、火焰便无法从预定路线排出,直接作用于顶部盖板与外筒之间的密封处,造成威胁,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此种问题,有人选择加厚材料的内外筒,然后将内筒整体固定在外筒内侧并在内筒底端与外筒之间加焊加强筋,但是这种方式制作的容器整体重量过重,不但造成材料浪费,移动运输不便,而且使内筒长度减小,造成容器的容量更小,很不实用;也有人在原有材料、结构的基础上,加大内筒与外筒间连接处的焊接强度,而此时如果连接处的焊接强度过大,内筒在下沉过程中很可能造成焊接部位的外筒一侧被连带撕开,造成容器破裂,而如果连接处的焊接强度不够时,内筒仍然会直接掉落,仍然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强、可有效防止危险物品发生爆炸时产生危险因素外泄的双层柱状抗爆容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柱状抗爆容器,包括顶部密封盖、外筒、内筒和底座,所述顶部密封盖扣合在外筒顶端侧,所述底座固定在外筒底端,所述顶部密封盖底端固定有上消波板,所述内筒底端焊接有下消波板,所述内筒顶端与底端内侧均设有防震块,所述防震块为具有一定弹性的软质材料,所述外筒包括筒体和封头,所述筒体底端与封头顶端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外筒的底端呈曲面结构,所述内筒相对固定在外筒内侧,所述内筒底端抵触在外筒底端曲面内壁处,所述内筒底端位于筒体和封头焊接处下方位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外筒的底端呈半球形或者蝶形或者椭圆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内筒顶端内侧放置的防震块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上消波板下端侧位置,所述内筒底端内侧的防震块放置在下消波板上端位置,内筒顶端内侧放置的防震块与上消波板相对固定,方便于雷管的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件为螺栓、销轴、铆钉或粘胶以及其它可使两个固体固定的金属或非金属连接件,只要是可以让位于上端的防震块与上消波板相对固定的方式均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消波板和下消波板上均匀分别有排气孔,所述防震块上均匀分布有泄压孔,在爆炸时可以通过排气孔和泄压孔使冲击波和火焰进入到泄压仓内泄压,泄压孔孔径较为细小,可以延缓冲击波和火焰的排泄时间,消耗一部分冲击波和火焰以及噪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排气孔和泄压孔上下位置连通,方便冲击波和火焰以及噪音通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顶部密封盖顶端还固定有两根把手,拿取更加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路捷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路捷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06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