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涵道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72263.4 | 申请日: | 201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0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马德海;许宣伟;肖杰;王光鑫;李树益;高维卿;刘峰林;孔维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艺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20 | 分类号: | B64C27/20;B64C17/06;B64D27/24;B64D4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王志敏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无人机 | ||
1.一种智能涵道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视觉及控制前端、电池组件、动力源上部和尾翼导向尾部,所述视觉及控制前端、电池组件、动力源上部、尾翼导向尾部和陀螺仪组成一整机,并且通过陀螺仪控制平衡,所述视觉及控制前端包括云台罩(1)、云台骨架膜(2)、云台骨架(3)、云台支架固定件(4)、减震球(5)、机体外壳上(6)、涵道(7)、上机体密封盖(8)、视觉控制板(9)、涵道尾部固定件(10)、航空母头A(30)、航空母头B(31)、航空公头A(32)、航空公头B(33)、整机控制板(34)、云台电机固定件A(35)、云台固定件B(36)、云台电机(37)、云台支架(38)和双目摄像头(39),所述云台电机(37)用m1.6螺钉固定在云台固定件B(36)上,并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将整机控制板(34)和云台电机固定件A(35)、云台固定件B(36)通过m2六角尼龙柱连接,所述云台固定件B(36)和云台支架固定件(4)用m1.6螺钉固定,并且两者之间安装有6个减震球(5),所述云台支架固定件(4)通过侧面的六颗m1.6螺钉固定在机体外壳上(6)内侧,所述双目摄像头(39)和云台骨架膜(2)安装在云台骨架(3)上,所述云台骨架(3)安装在云台电机(37)上,所述视觉控制板(9)通过软物质放入机体外壳上(6)中,所述云台罩(1)拧到机体外壳上(6)顶侧至拧紧,所述云台骨架(3)设置于云台支架(38)顶侧,所述涵道(7)设置于机体外壳上(6)内侧,并且涵道(7)底侧抵住涵道尾部固定件(10)起到对涵道(7)的固定作用,所述上机体密封盖(8)通过一个或多个螺钉分别拧紧在机体外壳上(6)底侧,所述航空母头A(30)和航空母头B(31)通过螺纹安装在上机体密封盖(8)空位上,且中间安装有防水橡胶圈,所述航空公头A(32)和航空公头B(33)分别采用插入式配合方式与航空母头A(30)和航空母头B(31)配合,所述航空公头A(32)和航空公头B(33)上带有螺纹外盖,插入后将螺纹外盖分别拧紧在航空母头A(30)和航空母头B(31)上,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调(11)、电池架母端(12)、电池架底板母端(13)、下机体密封盖A(14)、机体外壳下(18)、下机体密封盖B(25)、电池架底板公端(26)、开关安装位置(27)、电池架公端(28)、电池(29)、电池组旋转轴(40)、锁片捏合槽(41)、锁销(42)、捏合锁片(43)和航空线接头放置处(44),所述电池架母端(12)底部与电池架底板母端(13)相固定,所述电池架公端(28)底部与电池架底板公端(26)相固定,所述电池架母端(12)和电池架公端(28)通过电池组旋转轴(40)固定在一起,形成一电池架扣入机体外壳下(18)外侧,所述电池架母端(12)后侧开设有锁片捏合槽(41),并且锁片捏合槽(41)后部安装有锁销(42),所述开关安装位置(27)后侧中部嵌有捏合锁片(43),并且捏合锁片(43)嵌入锁片捏合槽(41)内,使用锁销(42)旋转90度进行锁死,所述电池(29)及电调(11)从下而上安装至电池架母端(12)内侧,并且电池(29)设置有六块,通过串联并联组合在一起,所述航空线接头放置处(44)设置于电池架公端(28)内侧,并且航空线接头放置处(44)安装的航空线结头与电池(29)相连接,所述机体外壳下(18)顶部抵住涵道尾部固定件(10),所述电池架底板母端(13)底部与下机体密封盖A(14)和下机体密封盖B(25)相连,所述电池架公端(28)前侧开设有开关安装位置(27),所述动力源上部包括轴承(15)、舵机驱动板(17)、LED灯(19)、触点(20)和舵机(21),所述舵机(21)通过螺钉固定在机体外壳下(18)内侧的舵机槽内,所述舵机(21)的输出端通过舵机驱动板(17)与轴承(15)转动配合,并且轴承(15)安装在机体外壳下(18)的轴承槽内,所述LED灯(19)设置于机体外壳下(18)底部外侧,所述触点(20)插接固定于机体外壳下(18)底部,所述涵道(7)内部设置有螺旋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涵道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导向尾部包括导流片(16)、导流片轴承(22)、小螺钉(23)和齿轮传动结构(24),所述齿轮传动结构(24)的一端与轴承(15)转动配合,且其另一端与导流片轴承(22)转动配合,所述导流片轴承(22)贯穿于机体外壳下(18)内侧并与导流片(16)转动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艺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艺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226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加无人机航时的动力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用途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