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72573.6 | 申请日: | 201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13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睿;杨海俊;李苏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3/08 | 分类号: | H04L4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高洁;张颖玲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转发 性能 测试 方法 装置 介质 | ||
1.一种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测试设备和被测设备的网络侧之间的离散路由,并将所述离散路由通告给所述被测设备;其中,所述路由具有不同长度掩码、地址离散且携带多种路由属性的特点;
为所述被测设备的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Qos策略和ACL策略;
在验证所述ACL策略和验证所述用户Qos策略成功时,测试所述被测设备的转发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验证所述离散路由的学习情况,并在所述被测设备正确学习到所述离散路由时,为所述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Qos策略和ACL策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所述离散路由的学习情况,包括:
以源地址为测试设备各端口的IP地址、以所述离散路由作为目的IP地址生成验证流量;其中,所述验证流量在网络侧各端口之间遍历;
向被测设备发送生成的验证流量;其中,若所述验证流量正确转发无丢包,则表明所述被测设备正确学习到所述测试设备通告的全部随机路由。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所述被测设备的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独立的用户域,关联不同网段的用户地址池,以使得各端口的上线用户获取不同网段的IP地址;
为每一用户域创建一个用户组,其中用户组涵盖对应端口的所有上线用户;
所述为所述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ACL策略,包括:基于每个用户组创建独立的用户ACL策略,使得各用户组下的ACL总和为设备所能支持的最大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CL策略包括:每个端口下的用户ACL分为两组:一组规则为匹配用户组,且目的地址为网络侧离散路由的流量,动作为禁行;另一组规则为匹配用户组,且目的地址为网络侧接口地址的流量,动作为放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Qos策略包括:
在所述用户侧各端口域下配置用户Qos策略;其中,用户Qos策略包括基于用户的带宽限制和基于用户的优先级队列调度;
为各用户配置带宽限速模板,同时为每个用户配置8个队列,拥塞时的队列调度方式为wfq,设置不同用户的8队列wfq权重为特定比值。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有用户同时上线,待用户全部上线后,在相同序号的用户侧和网络侧端口间发送一对一的验证流量;
若所述验证流量正确转发无丢包,则表明全部用户上线成功;
在所述全部用户上线成功后,验证所述ACL策略和所述Qos策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ACL策略包括:
在相同序号的用户侧和网络侧端口间发送一对一的上行流量;
当将所述上行流量的目的地址确定为网络侧离散路由时,验证所述上行流量全部丢包;
当将所述上行流量的目的地址确定为网络侧接口地址的流量时,验证所述流量全部通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所述用户Qos策略包括:
从所述用户侧的端口选择一个用户;
在所述网络侧和所述用户侧之间构造带有V个优先级标识的双向流量,流量速率超过所述用户的限速模板的设定值;
对所有端口不同优先级流量速率进行统计,得到所述用户在不同优先级队列下的流量速率比和所述用户的总速率;
对于下发V个队列的用户,验证不同优先级队列下的流量速率比与配置的wfq权重比一致,且按照所述限速模板的设定值被限制总速率;对于未配置V个队列的用户,验证不同优先级队列下的流量速率比为1:1,且按照所述限速模板的设定值被限制总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257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