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神经修复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74063.2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48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潘洋;魏欣苗;陈雪霓;佘振定;谭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兰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02 | 分类号: | A61F2/02;A61L27/36;A61L27/24;A61L27/50;A61L27/56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谭露盈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 修复 导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神经修复导管。该神经修复导管包括圆柱形的内芯和可包裹所述内芯的外膜,所述内芯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和沿垂直于所述内芯轴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通孔。本发明神经修复导管能够促进神经组织的再生与重建,达到较好的神经缺损修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神经修复导管。
背景技术
外周神经缺失较长的情况下,不能通过直接缝合两侧神经残端的方式完成神经修复。现在主流的修复方式是使用自体神经移植、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异种神经移植或人工合成神经修复导管。自体神经移植会造成供区损伤,同种异体、异种神经移植的方法存在传递疾病、病毒的风险,人工合成神经修复导管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式。然而,现有的人工合成神经修复导管对神经的修复效果仍然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对缺损神经的修复效果较好的神经修复导管。
一种神经修复导管,包括圆柱形的内芯和可包裹所述内芯的外膜,所述内芯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和沿垂直于所述内芯轴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为0.01mm~4mm;及/或,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为2~100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为30μm~500μm;及/或,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形成在一个垂直于所述内芯轴向的平面上的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呈放射状、格栅状或平行间隔分布;及/或,形成在一个垂直于所述内芯轴向的平面上的所述第二通孔为一个第二通孔组,所述第二通孔组的数量为1~50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芯的直径为1mm~8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芯还具有孔径为10μm~100μm的微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芯的材质选自胶原、硫酸软骨素和明胶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膜形成有脊,所述外膜包裹所述内芯时,所述脊的尖端沿径向朝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脊的高度为0.5mm~5mm;及/或,所述脊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脊占所述外膜的总面积的比例为10%~9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膜为致密结构;或者,所述外膜具有孔径为1μm~20μm的微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膜的厚度为0.1mm~1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膜的材质选自PCL、PLA、胶原、硫酸软骨素、明胶、脱细胞猪皮和脱细胞腹膜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膜通过粘合剂与所述内芯粘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剂包括纤维蛋白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剂还包括生物活性物质,所述生物活性物质选自生长因子和功能细胞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膜的两端各自凸出所述内芯1mm~5mm。
上述神经修复导管的内芯具有轴向形成的第一通孔和与第一通孔相垂直的第二通孔,两种通孔的存在更加便于神经细胞的爬行,且有利于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的运输,从而促进神经组织的再生与重建,达到较好的缺损神经修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神经修复导管的轴向截面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神经修复导管中内芯的径向截面图;
图3为又一实施方式的神经修复导管中内芯的径向截面图;
图4为又一实施方式的神经修复导管中内芯的径向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兰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兰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40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纤支镜引导下喷雾式支气管染毒装置
- 下一篇:快接式灌注用四分支人造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