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攻螺丝提高平身木斗拱受力性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74287.3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2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玲珠;冷予冰;许清风;陈溪;王明谦;张富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D13/158 | 分类号: | E04D13/158;E04D12/00 |
代理公司: | 31227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斗拱 自攻螺丝 钻入 平行 横纹方向 受力性能 有效地 挑檐 正心 井口 垂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攻螺丝提高平身科木斗拱受力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平身科木斗拱的坐斗垂直于枋的方向沿横纹方向钻入设置第一组自攻螺丝,平行于枋的方向沿横纹方向钻入设置第二组自攻螺丝;S2、井口枋中心位置沿平行于斗拱高度方向钻入设置第三组自攻螺丝;S3、里拽枋中心位置沿平行于斗拱高度方向钻入设置第四组自攻螺丝;S4正心桁中心位置沿平行于斗拱高度方向钻入设置第五组自攻螺丝;S5、外拽枋中心位置沿平行于斗拱高度方向钻入设置第六组自攻螺丝;S6、在平身科木斗拱挑檐桁中心位置沿平行于斗拱高度方向钻入设置第七组自攻螺丝。本发明能方便有效地提高既有平身科木斗拱的受力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平身木斗拱受力性能的方法,具体来说,是一种自攻螺丝提高平身木斗拱受力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传统建筑多为木结构,是世界三大古建筑体系之一,在世界建筑之林独树一帜,传统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一大特点是斗拱,斗拱既有结构上的作用,用以承托伸出的屋檐,将屋顶的重量直接或间接转移到木柱上;同时还具有装饰作用。在角科与柱头科之间的斗拱叫平身科斗拱。斗拱构造精巧、造型美观,但斗拱整体呈“头重脚轻”的特征,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木斗拱各部件协同工作性能较差,容易出现底部坐斗断裂破坏和木材横纹劈裂破坏。
目前现有技术中,对于这种底部坐斗断裂破坏和木材横纹劈裂破坏,一般采用更换部件的方式完成,工序较为复杂,而且可靠性难以保证。因此,现阶段,需要发明一种新方法,能方便有效地提高既有平身科木斗拱的受力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攻螺丝提高平身木斗拱受力性能的方法,可以预防和避免出现底部坐斗断裂破坏和木材横纹劈裂破坏的现象;同时,由于无需更换部件,能方便有效地提高既有平身科木斗拱的受力性能,而且可靠性可以保证。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攻螺丝提高平身科木斗拱受力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平身科木斗拱的坐斗1垂直于枋的方向沿横纹方向钻入设置第一组自攻螺丝2,平行于枋的方向沿横纹方向钻入设置第二组自攻螺丝3;S2、在平身科木斗拱的井口枋4中心位置沿平行于斗拱高度方向钻入设置第三组自攻螺丝5;S3、在平身科木斗拱的里拽枋6中心位置沿平行于斗拱高度方向钻入设置第四组自攻螺丝7;S4、在平身科木斗拱的正心桁8中心位置沿平行于斗拱高度方向钻入设置第五组自攻螺丝9;S5、在平身科木斗拱外拽枋10中心位置沿平行于斗拱高度方向钻入设置第六组自攻螺丝11;S6、在平身科木斗拱挑檐桁12中心位置沿平行于斗拱高度方向钻入设置第七组自攻螺丝13。
优选的,所述外拽枋1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里拽枋6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组自攻螺丝2有两根且相互平行,第二组自攻螺丝3两根且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第三组自攻螺丝5、第四组自攻螺丝7、第五组自攻螺丝9、第六组自攻螺丝11、第七组自攻螺丝13中的自攻螺丝的数量均为1根。
优选的,所述沿横纹方向钻入设置的第一组自攻螺丝2和第二组自攻螺丝3贯穿设置在坐斗1中。
优选的,所述的挑檐桁中心位置设置的第三组自攻螺丝5垂直设置,伸入到耍头14,伸入长度不小于50mm;所述的里拽枋6中心位置设置的第四组自攻螺丝7垂直设置,伸入到翘16,伸入长度不小于50mm;所述正心桁中心位置设置的第五组自攻螺丝9垂直设置,伸入到坐斗1中;所述的外拽枋中心位置设置的第六组自攻螺丝11垂直设置,伸入到翘16,伸入长度不小于50mm;所述的井口枋中心位置设置的第七组自攻螺丝13垂直设置,伸入到昂15,伸入长度不小于50mm。
进一步的,所有自攻螺丝直径为6-1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可以预防和避免出现底部坐斗断裂破坏和木材横纹劈裂破坏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未经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42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