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苎麻田改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74344.8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4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汪红武;郑红;汤涤洛;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张琳丽 |
地址: | 437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苎麻 改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苎麻田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留出机耕道,便于机械进田作业;步骤二、标记好田块的中线;步骤三、沿田块的四周开通围沟;步骤四、田块的中线两侧的地面均为斜面,自中线起朝向田块的边缘方向向下倾斜;步骤五、田间进行旋耕后,种植苎麻。本发明的苎麻田改造方法,预留机耕道,以苎麻田的中线为高点,将中线两侧的天地设置成向下倾斜的缓坡,达到田块排水排渍的目的,省略了厢沟、腰沟的结构,在保证田块排水的前提下,实现了机械作业,大大减轻了种植人员的劳动负担,提高了苎麻的种植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苎麻田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苎麻是荨麻科苎麻属亚灌木或灌木植物,苎麻中国古代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一些地方就已有种植。中国苎麻栽培历史最悠久,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的是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苎麻布和细麻绳,距今已有4700余年。中国是苎麻品种变异类型和苎麻属野生种较多的国家,苎麻较适应温带和亚热带气候。
苎麻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以土壤含水量20~24%,或相对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0~85%为宜,少了干旱,多了渍水,对苎麻都不利。由于苎麻属不耐渍作物,为了达到排水排渍的效果,故苎麻园传统栽培就是厢沟加错、沟沟相通,加之苎麻需冬管培土蓄蔸,地面更加凹凸不平,导致苎麻田机械行走困难,另外,苎麻是多年生作物,拖拉机在田间行走容易压坏麻蔸,无法实现机械化收割、中耕施肥等作业,繁重劳作导致种植效益低下。
因此,如何改变现有技术中,苎麻田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种植人员劳动强度大的现状,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苎麻田改造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实现苎麻田机械化作业,减轻种植人员的劳动负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苎麻田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留出机耕道,便于机械进田作业;
步骤二、标记好田块的中线;
步骤三、沿田块的四周开通围沟;
步骤四、田块的中线两侧的地面均为斜面,自中线起朝向田块的边缘方向向下倾斜;
步骤五、田间进行旋耕后,种植苎麻。
优选地,步骤三中,围沟的深度为80-100cm。
优选地,步骤四中,田块的中线两侧的地面的斜度小于3°。
优选地,步骤五中,苎麻栽植采用宽窄行的方式。
优选地,苎麻栽植时,宽行行距为70cm,窄行行距为30cm,株距为50cm。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的苎麻田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留出机耕道,便于机械进田作业;步骤二、标记好田块的中线;步骤三、沿田块的四周开通围沟;步骤四、田块的中线两侧的地面均为斜面,自中线起朝向田块的边缘方向向下倾斜;步骤五、田间进行旋耕后,种植苎麻。本发明的苎麻田改造方法,预留机耕道,以苎麻田的中线为高点,将中线两侧的天地设置成向下倾斜的缓坡,达到田块排水排渍的目的,省略了厢沟、腰沟的结构,在保证田块排水的前提下,实现了机械作业,大大减轻了种植人员的劳动负担,提高了苎麻的种植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苎麻田改造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实现苎麻田机械化作业,减轻种植人员的劳动负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未经咸宁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43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