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效率高增益的双频段电小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74678.5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95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彭亮;洪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9/16 | 分类号: | H01Q9/16;H01Q5/10;H01Q5/50;H01Q1/22;H01Q1/24;H01Q1/36;H01Q1/48;H01Q1/5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朱亚冠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高效率 增益 双频 段电小 天线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高效率高增益的双频段电小天线。本发明包括介质基板、等效地端、短共面波导、馈电端口、适当延伸的馈电小棒、成对的拓展枝节;在介质基板的正面部分区域铺设金属作为等效地端,接着在等效地端的上边沿中间挖出一定深度的槽作为短共面波导,用来调节天线阻抗匹配,然后从短共面波导处适当延伸出一个馈电小棒,在馈电小棒两侧对称的位置放置成对的SRR结构。该电小天线通过在传统天线上加载成对的SRR结构,一方面减小天线的高度,实现小型化;另一方面克服了传统电小天线低辐射阻抗的缺点,提高了电小天线的辐射效率和增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高效率高增益的双频段电小天线,改善片上双频段电小天线的辐射效率、辐射电阻和辐射方向。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等通讯设备的体积变的越来越小,射频识别(RFID)的发展应用越来越成熟,作为这些应用的关键元件之一的天线也在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但是传统电小天线存在一些固有缺陷:
1、辐射效率低。由于电小天线电尺寸很小,因此其辐射电阻将降低,假定天线本身不存在损耗,尽管其辐射电阻降低,总可以通过适当办法消除天线的输入电抗成分,并变换其电阻为适当的数值使其与发射机或接收机匹配,从而有效完成能量转换功能。但遗憾的是,不仅天线本身存在热损耗,而且匹配电路也会引入损耗。当天线的辐射电阻很低时,这些损耗就会更加突出,从而降低了天线的辐射效率,因此对小天线来说,辐射效率低是其突出的问题。
2、工作频带窄。既然小天线相当于电容或电感,并且其电阻成分低,亦即其具有一定的高品质因数Q,而Q值反比于带宽,因此小天线的工作频带比较窄,这就意味着工作频带宽度也是在设计小天线中应当重视的问题。
提高电小天线辐射效率和增益的途径有:
1、提高辐射电阻,例如在天线结构中引入金属条,但这会引入一定的容感性,从而引起阻抗失配;
2、保证功率有效馈送到天线上,减少天线邻近物体及地面条件变化对天线的影响,例如在馈线端加入巴伦或者加入π型匹配电路,但这会增加成本且匹配级容易带来损耗,何况天线在实际应用中自身所处的环境并非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所提到的困难,正视挑战,克服电小天线低辐射阻抗和低辐射效率的缺点,满足无线通信设备对天线所提出的小型化,高增益,高效率的要求,提出了一种高辐射阻抗、效率及增益的片上双频段电小天线。
本发明包括介质基板(1)、等效地端(2)、短共面波导(6)、馈电端口(7)、适当延伸的馈电小棒(5)、成对的SRR拓展枝节;
在介质基板(1)正面上端留有部分空白区域作为天线系统的铺设区域,剩余下端区域铺设金属层,该金属层作为等效地端(2)。等效地端(2)靠近天线系统的铺设区域端中间挖有一定深度的槽作为短共面波导(6),通过参数扫描得到合适的尺寸,用来调节天线阻抗匹配;
天线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从短共面波导(6)处适当延伸出的馈电小棒(5),在等效地端(2)和馈电小棒(5)之间部分作为馈电端口(7);另一部分是位于馈电小棒(5)两侧的四根SRR拓展枝节。
第一SRR拓展枝节(3-1)与第二SRR拓展枝节(3-2)关于馈电小棒(5)镜像对称,且结构大小相同。
第三SRR拓展枝节(4-1)与第四SRR拓展枝节(4-2)关于馈电小棒(5)镜像对称,且结构大小相同。
第一SRR拓展枝节(3-1)、第三SRR拓展枝节(4-1)均为向右翻转90°的L形结构,其中一端与等效地端(2)边沿垂直连接。
第二SRR拓展枝节(3-2)、第四SRR拓展枝节均为向左翻转90°的水平翻转后L形结构,其中一端与等效地端(2)边沿垂直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46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