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X射线管阴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75090.1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6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曹阳;李保权;牟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H01J35/06 | 分类号: | H01J35/06;H01J3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陈琳琳;王蔚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线 阴极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X射线管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X射线管阴极结构,包括:栅极(1)、阴极丝底座(2)、过渡插座(3)、陶瓷底座(4)、可伐钢底座(5)、电极柱(6)和阴极丝(7);可伐钢底座(5)呈圆环结构,陶瓷底座(4)置于圆环结构的可伐钢底座(5)的内环内;陶瓷底座(4)与圆环结构的可伐钢底座(5)的内环之间设有第一圆形凹槽(8);过渡插座(3)安装在陶瓷底座(4)上,过渡插座(3)内设有多个电极柱(6),并依次穿过过渡插座(3)和陶瓷底座(4),将过二者进行固定连接;阴极丝底座(2)放置于过渡插座(3)上,被包裹在栅极(1)内;阴极丝(7)安装在阴极丝底座(2)上,与栅极(1)的顶部相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检测、医用CT等设备所需的X射线管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X射线管阴极结构。
背景技术
X射线管是一种利用阴极发出的高速电子撞击金属靶面产生X射线的仪器。阴极部件中有阴极丝来发射电子,阴极丝发出的电子在经过数千至数十万伏高压加速后撞击阳极靶。
通常阴极丝会被一个前端开孔的金属栅极罩包围,栅极罩的电压略低于阴极丝,这使得阴极丝发出的电子受到压迫在栅极前端聚焦。为了延长X射线管阴极丝的使用寿命,X射线管内必须处于高真空状态。因此,X射线管的安装必须要考虑真空密封。
另外,出于安全性的考虑,X射线管往往采用外壳和阳极靶接地、阴极丝接负高压的设置,并且阴极丝和栅极所接的电压不同。因此,现有的X射线管无法保证在不放电的前提下,为处于X射线管阴极结构内的阴极丝和栅极供电。但是,现有的X射线管阴极结构普遍存在结构复杂,拆卸、更换零件比较费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的X射线管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X射线管阴极结构,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易拆卸、安装更换零件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X射线管阴极结构,其包括:栅极、阴极丝底座、过渡插座、陶瓷底座、可伐钢底座、电极柱和阴极丝;
其中,可伐钢底座呈圆环结构,陶瓷底座置于圆环结构的可伐钢底座的内环内,且二者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陶瓷底座与圆环结构的可伐钢底座的内环之间设有第一圆形凹槽;过渡插座固定安装在陶瓷底座上,过渡插座内设有多个电极柱,并依次穿过过渡插座和陶瓷底座,并将过渡插座和陶瓷底座进行固定连接;阴极丝底座放置于过渡插座上,且被包裹在栅极内;阴极丝安装在阴极丝底座上,并与栅极的顶部相连接,通过多个电极,为阴极丝和栅极供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过渡插座采用聚四氟乙烯或PEEK的不导电材料制成,用于固定栅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过渡插座呈中空圆柱体结构,且过渡插座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为第一圆柱凸起、第二圆柱凸起,第一圆柱凸起和第二圆柱凸起的直径均小于过渡插座的中空圆柱体直径;中空圆柱体结构的外圆周上开有相对的矩形开口,且相对的矩形开口之间开有长方体式的通孔,并在该长方体式的通孔内设有一矩形板,该矩形板的两侧开有对称的多个圆孔,用于将多个电极柱对应的插入圆孔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陶瓷底座呈圆柱状结构,且在其中部开有第二圆形凹槽,将第二圆柱凸起插入第二圆形凹槽中,用于固定在过渡插座;陶瓷底座的底部设有多个管状突起,用于和对应的电极柱之间进行真空密封焊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陶瓷底座固定于圆环结构的可伐钢底座的内环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阴极丝,用于发射电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过渡插座、陶瓷底座、可伐钢底座采用PEEK的不导电材料进行一体化加工。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所提供的X射线管阴极结构的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易拆卸、安装更换零件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50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