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头模板加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76057.0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3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楠;彭嵚;姚文杰;孙忠鹤;杜劢;张济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08 | 分类号: | E04G11/08;E04G17/00;E04G17/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季辰玲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头 模板 加固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端头模板加固装置,支撑杆两端与穿设于端头模板的上部甩筋和下部甩筋通过第一U型夹持件固定,然后调节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至合适的角度,将第一斜撑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部甩筋,将第二斜撑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部甩筋,当混凝土浇筑过程有侧向压力传递时,依靠支撑杆的紧固节点和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的多重作用以实现对端头模板的加固,减少施工现场焊接作业,同时在U型夹持件与甩筋的卡接处垫设垫片,减少对甩筋的破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头模板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国内地铁建设发展迅速,地铁车站、区间因结构设计及施工工艺二衬结构施工多为分仓进行。二衬分仓施工作业常涉及到横断面端头模板封堵,因端头模板存在结构甩筋、模板封堵范围广等特点,施工中往往难以采取较好的模板加固措施,通常采取用钢筋料与甩筋焊接的形式对端头模板进行加固,但上述方法存在诸多不足,焊接作业过程中易对外包防水层造成灼伤破坏,施焊作业易对结构甩筋造成焊接破坏,且焊接加固的形式精度控制不足,焊接、加固效果不好检验,经常进行施焊作业,增加了现场的消防隐患。
在地下工程分仓施工端头加固过程中,传统的加固方式对防水、钢筋工程造成的影响特别大,并且会造成因加固不到位导致端头模板爆模、跑灰的现象,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为了防治上述问题的出现,分仓施工的端头模板封堵加固措施必须予以重视并认真对待。鉴于传统的采用钢筋棍焊接加固的措施对于端头模板加固效果非常有限,并且存在地下工程防水卷材甩槎破坏、甩筋破坏、焊接作业增加消防隐患及作业空间气体环境质量差等问题。故发明一种全新的分仓施工端头模板封堵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周转使用、传递受力性能好、控制精度较高、不会对防水、钢筋甩槎造成破坏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头模板加固装置,减少施工现场焊接作业,可周转使用,操作方便,可广泛使用到建筑领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端头模板加固装置,包括:
与端头模板的背棱木方贴合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U型夹持件,主体结构的上部甩筋和下部甩筋一一对应地穿设于两个所述第一U型夹持件中,所述第一U型夹持件的两侧侧壁上分别开孔并分别螺合有用于抵紧所述上部甩筋和下部甩筋的第一螺纹紧固件;
倾斜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中部和所述上部甩筋之间的第一斜撑,所述第一斜撑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斜撑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部甩筋;
倾斜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中部和所述下部甩筋之间的第二斜撑,所述第二斜撑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二斜撑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部甩筋。
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开口朝上的第二U型夹持件,所述第二U型夹持件的两侧分别开孔并螺合有用于抵紧所述上部甩筋的第二螺纹紧固件。
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开口朝下的第三U型夹持件,所述第三U型夹持件的两侧分别开孔并螺合有用于抵紧所述下部甩筋的第三螺纹紧固件。
所述第一斜撑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穿设于所述第二U型夹持件的底部,所述第二斜撑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穿设于所述第三U型夹持件的上部。
所述支撑杆包括立杆和套管,所述立杆插设于所述套管中,所述立杆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调节螺孔,所述套管上开设有与所述调节螺孔对应的多个通孔,所述立杆与所述套管通过穿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调节螺孔的紧固螺栓连接。
所述支撑杆的中部竖向连接有环形件,所述环形件穿设与所述第一斜撑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斜撑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斜撑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斜撑的第一端开设有供所述环形件穿设的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60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