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频人脸检测的方法、视频人脸检测单元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76665.1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86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吕楠;张丽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慧眼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16 | 分类号: | G06V40/16;G06V20/52;G06V2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6 | 代理人: | 肖淑芳 |
地址: | 214174 江苏省无锡惠山***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频 检测 方法 单元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广域地理范围的人脸检测方法、检测单元和检测系统。所述人脸检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广域范围内划分若干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内部署若干个终端和一个中继节点;每个终端负责拍摄视频并对视频进行人脸检测预识别;每个终端将预识别的人脸数据汇总至同一子区域内的中继节点;不同子区域的中继节点再将人脸数据汇总至汇聚节点;汇聚节点将人脸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进行人脸深度识别和分析。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系统可以减少数据传输的带宽和电能的使用量,尤其是针对室外的广域范围,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可以准确地获取客流数据及其他客流的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致涉及视频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视频实时人脸检测方法和无线传输图片策略。
背景技术
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为主的数据时代到来,人脸检测技术在安防监控、人证比对、人机交互、社交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人脸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客流统计领域,通过在图像或者视频流中找到人脸所在的位置及其大小准确获取人的行为和状态,便于数据挖掘和分析,为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当前,基于人脸检测技术的客流统计主要集中在店铺、商场、车站等室内场景,上述区域通常具备完善的通信基础设施,即高带宽、低延迟的网络和可靠的电力供电。摄像机可以将拍摄到的图片直接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至服务器,服务器运行人脸检测算法,从而获取客流信息。如果在公园、景区等区域面积大、人流量密集的室外场景,则受到很大的约束。一方面,室外环境面积大,缺乏可靠、低廉的网络和电力;另一方面,摄像机拍摄到的图片尺寸通常为1080p,单张图片数据量大。导致图片无法实时被传输至服务器,用户无法获取区域内的客流信息,便无法做出科学的决策。
目前,基于人脸检测技术的室外客流统计主要部署在检票口、重要出入口,而剩余的广大室外区域则处于监测空白。为了解决网络问题,通常为每个摄像机配置4G通信模块或部署有线网络,但是这会增加用户成本;或使用室外WIFI,但是这会严重降低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了解决电力问题,通常将设备部署在靠近路灯区域,但这大大限制了摄像头的应用范围。
背景技术部分的内容仅仅是发明人所知晓的技术,并不当然代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室外的广域范围的环境不具备高带宽、低延迟的网络和完善的电力供应等特性,用户无法实现获取视频流或图片数据,进而无法获取准确的客流数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广域范围的视频人脸检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广域范围内划分若干个子区域;
在每个子区域内设置若干个终端和一个中继节点,中继节点管辖同一子区域内的终端节点;
每个终端拍摄视频并进行人脸检测预识别;
每个终端将预识别的人脸数据汇总至同一子区域内的中继节点;
不同子区域的中继节点再将人脸数据汇总至汇聚节点;
汇聚节点将人脸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
云服务器进行人脸深度识别。
现有技术的方法通常是在子区域内设置若干个摄像头,将摄像头拍摄的数据传输至云服务器,本发明的终端不仅包括摄像头的拍摄功能,还对拍摄的照片进行预识别,将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过滤筛选,以减小数据传输量,再将数据汇总至云服务器,使从终端到服务器间传输的数据量大幅度减小,减小了带宽的占用,对网络和电力的要求降低,从而降低成本。同时,通过中继节点的传输,使广域范围内的数据传输更有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终端通过时分多址的技术将预识别的人脸数据汇总至中继节点。同一个子区域内的终端数量比较多,采用时分多址的技术能够较高效地传输图片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慧眼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慧眼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66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