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致变色纤维母粒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78396.2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1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魏庭龙;刘晓峰;彭志勇;谢伟;刘向向;李珊珊;侯文杰;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丽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J3/22;D01F1/07;D01F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致变色纤维 母粒 制备 光致变色粉体 分散助剂 热稳定剂 混合料 抗氧剂 双螺杆挤出机 挤出造粒 抗菌性能 涂层方式 阻燃性能 持久性 混料机 抗菌剂 重量份 阻燃剂 染料 混匀 预混 应用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致变色纤维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份取如下原料:10‑90份PET,0‑40份PBT,0‑20份染料,1‑30份光致变色粉体,3‑8份阻燃剂,1‑4份抗菌剂,0.5‑1.5份热稳定剂,0.5‑1.5份抗氧剂,0.5‑1.5份分散助剂;2)将原料中的PET和PBT进行干燥;3)将原料中的热稳定剂、抗氧剂、分散助剂与光致变色粉体进行预混,之后与PET和PBT以及原料中的其他组分一同投入混料机中,充分搅拌混匀并得到混合料;4)将得到的混合料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造粒。本发明制备的母粒适用于光致变色纤维的生产,可解决现有采用涂层方式制成光致变色纤维带来的持久性差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并且,本发明制备的母粒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和抗菌性能,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致变色纤维母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致变色纤维是一种随着暴露于光的波长不同而颜色发生可逆变化的新型功能性纤维。此纤维具有应用价值高、无毒无害、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国民经济等各领域,如防伪商标、纸钞、身份证件、变色窗、光传感器、光开关、信息储存器、
迷彩服 ( 伪装服 )、军用帐篷和武器伪装覆盖物。用这种纤维制成的织物在白天呈现与周围环境相似的颜色,而在晚上变为深色,从而达到较好的伪装效果。
目前,市场上具有的光致变色纤维大多是采用涂层的方法获得,通过该种方式获得的光致变色纤维在使用过程中涂层容易脱落,变色效果不能持久,并且在制造过程中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另外,传统的光致变色纤维的阻燃性以及抗菌性相对较差,因此,急需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光致变色纤维母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致变色纤维母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母粒适用于光致变色纤维的生产,可解决现有采用涂层方式制成光致变色纤维带来的持久性差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并且,本发明通过添加阻燃剂和抗菌剂,使得母粒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和抗菌性能,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光致变色纤维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料:按重量份取如下原料:
10-90份PET,
0-40份PBT,
0-20份染料,
1-30份光致变色粉体,
3-8份阻燃剂,
1-4份抗菌剂,
0.5-1.5份热稳定剂,
0.5-1.5份抗氧剂,
0.5-1.5份分散助剂,
其中,所述PET的特性粘度为0.66-0.82dL/g,且PET的熔点为180-253℃,所述PBT的特性粘度为0.82-1.0dL/g ,且PBT的熔点为180-230℃;
2)干燥:将原料中的PET和PBT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95-105℃,真空度≤-0.08MPa,干燥时间为6-12小时;
3)混合:将原料中的热稳定剂、抗氧剂、分散助剂与光致变色粉体进行预混,并适当加温,在光致变色粉体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之后与干燥后的PET和PBT以及原料中的其他组分一同投入混料机中,充分搅拌混匀并得到混合料;
4)造粒:将得到的混合料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圆孔口模挤出、水槽冷却、拉条牵引到切粒机切成圆柱型颗粒;所述双螺杆挤出机配有抽真空装置,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不小于40:1,挤出时的工艺温度为165-240℃。
优选的,所述PET的特性粘度为0.82dl/g,所述PBT的特性粘度为1dl/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丽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丽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83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