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链路异常识别方法、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78476.8 | 申请日: | 201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7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洪耿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44347 深圳市沃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高杰;于志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件模块 接口标识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数据处理技术 第二服务器 链路异常 链路追踪 业务系统 应用调用 预设规则 前缀树 比对 调用 拼接 服务器 排序 追溯 | ||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揭露了一种链路异常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异常请求对应的链路追踪ID获取第二服务器处理所述异常请求时调用的一个或多个业务系统的多个软件模块信息,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对所述多个软件模块标识及接口标识进行排序和拼接,生成一个数据编号,将所述数据编号与预先构造好的前缀树进行比对,以识别出异常的软件模块标识及接口标识。本发明还揭露了一种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实现了对应用调用过程中异常的软件模块及接口进行准确的追溯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链路异常识别方法、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微服务框架的流行,互联网服务的实现越来越复杂,一次互联网请求(例如,搜索服务请求)往往涉及到多个服务,互联网应用构建在不同的软件模块集上,这些软件模块,有可能是由不同的团队开发、可能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来实现,有可能布在几千台服务器上,同时一个软件模块会提供大量的接口,系统单位时间内产生的链路(服务器响应用户的请求,所调用的多个软件模块及接口按照调用顺序串联起来所形成的路径即为链路)数据成千上万,当系统出现异常时,很难准确定位到异常的软件模块及接口。
综上所述,如何对应用调用过程中异常的软件模块及接口进行准确的追溯定位,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链路异常识别方法,旨在实现对应用调用过程中异常的软件模块及接口进行准确的追溯定位。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链路异常识别方法,包括:
第一获取步骤:实时获取第二服务器超时未正常响应的异常请求信息,所述异常请求信息包括异常请求对应的链路追踪ID;
第二获取步骤:根据所述异常请求对应的链路追踪ID获取第二服务器处理所述异常请求时调用的一个或多个业务系统的多个软件模块信息,所述软件模块信息包括软件模块标识及接口标识、数据产生的时间及链路追踪ID;
识别步骤: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对所述多个软件模块标识及接口标识进行排序,将排序后的软件模块标识及接口标识进行拼接,生成一个数据编号,将所述数据编号与预先构造好的前缀树进行比对,以识别出异常的软件模块标识及接口标识。
可选的,所述识别步骤被替换为:
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对所述多个软件模块标识及接口标识进行排序,将排序后的软件模块及接口标识进行拼接,生成一个数据编号,将所述数据编号与预先确定的正则表达式集进行比对,以识别出异常的软件模块标识及接口标识。
可选的,所述前缀树的构造过程包括:
第三获取步骤:获取预先确定的数据库中的历史链路数据,所述历史链路数据包括第二服务器处理用户请求时调用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业务系统的多个软件模块信息,所述软件模块信息包括软件模块标识及接口标识、链路追踪ID及数据产生的时间;
分组步骤:按照第二预设规则对所述多个软件模块标识及接口标识进行分组;
编号步骤:按照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对同一组中的多个软件模块标识及接口标识进行排序,对每组已排序的软件模块标识及接口标识进行拼接,为每组软件模块标识及接口标识生成一个对应的数据编号;
构造步骤:根据各个数据编号构造前缀树。
可选的,所述根据各个数据编号构造前缀树包括:
B1、将用户请求作为前缀树的根节点;
B2、读取一个数据编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将所述数据编号中第一个模块标识及接口标识作为前缀树根节点后的第一层节点,将数据编号中第二个模块标识及接口标识作为前缀树根节点后的第二层节点,依此类推,直至将数据编号中的最后一个模块标识及接口标识作为前缀树的叶子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84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