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测量值的蓄冷空调系统能效评价的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78824.1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4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宇;贺延壮;贺迪;牛璐琳;徐珍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47 | 分类号: | F24F11/47;F24F11/62;F24F5/00;F24F140/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测量 空调 系统 能效 评价 计算方法 | ||
一种基于测量值的蓄冷空调系统能效评价的计算方法,涉及暖通空调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步骤为:1)定义系统供冷周期,采用不同的时间步长对系统的能效数值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完整周期的能效比。2)通过采集器采集供冷周期内系统冷量和电量,输入电价数据。3)将电量折算为常规系统供冷电量,即:4)将折算常规电量加入到EER计算公式中,完成蓄冷空调系统的能效比计算,。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将蓄冷空调系统能效比折算为同等情况下常规空调系统能效比,从而进行系统间运行能效的对比,给蓄冷空调系统提供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应用于对系统节能诊断和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暖通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基于测量值的蓄冷空调系统能效评价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蓄冷空调在中国已有40多年的应用历史,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电网高峰期供电压力巨大。同时在有峰谷电价政策的城市中电价高峰期供冷费用过高,而具有移峰填谷的蓄冷空调系统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有效实现了电力的调峰,同时也为业主节省了大量运行费用,但是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运行能效评价体系。
欧美和中东等国家对于蓄冷空调系统的评价方法大多聚焦于LCC(Life-cycle-cost)的动态经济型指标,国内大多使用静态投资回收期(Pay-back-period)作为蓄冷系统的评价指标。现有技术方案使用较多的为常规空调系统的能效指标EER,即系统的制冷量与其所有设备的电耗之比,单位通常采用kWhc/kWhe,指标数值越大代表其系统运行效率越高。在此评价方法中,可以逐时计算系统EER用于评估系统逐时能效;同时也可以用一个完整的供冷周期为单位计算周期总能效,用于评估系统整体运行状况。计算公式如下:
如果蓄冷空调系统使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则能效比将远低于同等水平的常规系统,以部分项目案例实际计算结果为例:
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的能源站大致分为根据空调使用时间提供制冷的常规空调系统和利用峰谷电价差异进行蓄能空调系统。而对于能源站进行运行和性能分析的最常见方法为计算冷站能效,即能效比EER=输出冷量/输入电量。如果直接照搬到蓄冷空调系统中,由于蓄冷系统夜间电价低谷期进行制冷蓄冷(冰或冷水)在白天电价平峰和高峰期释放,具有节费不省电的特点,会出现蓄冷系统总能效远低于常规系统的情况,无法体现蓄冷系统“移峰填谷”优化能源结构和发电效率以及节省业主运行费用等重要作用。通常蓄冷空调系统设计时一般考虑“项目投资回收期”为指标体现其节省运行费用的特点,但是只能用于设计前期方案比较选择,不能用于后期的运行指导。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测量值的蓄冷空调系统能效评价的计算方法。它可将蓄冷空调系统能效比折算为同等情况下常规空调系统能效比,从而进行系统间运行能效的对比,给蓄冷空调系统提供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应用于对系统节能诊断和改善。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基于测量值的蓄冷空调系统能效评价的计算方法,它的方法步骤为:
1)定义系统供冷周期,采用不同的时间步长对系统的能效数值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完整周期的能效比。
2)通过采集器采集供冷周期内系统冷量和电量,输入电价数据。所述冷量为系统总输出冷量,包括冷机空调工况制冷量和蓄能部分当日的释冷量。所述电量包括设备在直接供冷工况峰、平、谷时段和蓄冷工况分别的用电量。所述电价包括当地的峰平谷电价和常规电价。
3)将电量折算为常规系统供冷电量,即:
其中,
,平时段和谷时段类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88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及按键结构
- 下一篇:一种无源智能锁及开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