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回收的氧缓释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78843.4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5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潘保柱;蒋小明;刘心愿;王俊;陈亮;孙智薇;李典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1/72 |
代理公司: | 11315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洲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裹袋 水体 多孔材料 缓释装置 可重复 提绳 氧气 缓释材料层 多孔介质 好氧环境 缓释材料 外来物质 可回收 溶解氧 载氧量 裹覆 减小 内装 置入 填充 制备 溶解 装载 河流 回收 释放 水面 节约 引入 | ||
1.一种可回收的氧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氧缓释球和提绳,所述氧缓释球包括包裹袋、多孔材料以及缓释材料层,所述包裹袋采用透气材料制成,所述提绳固定在所述包裹袋上,所述多孔材料装载在所述包裹袋内,所述缓释材料层裹覆在所述包裹袋的表面,使氧气密封在多孔材料的孔隙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的氧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袋选用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由PP纺粘无纺布,PE高分子透气膜,PP纺粘无纺布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的氧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袋的材质选用棉、麻、毛、涤纶、绵纶、晴纶、氨纶等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回收的氧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袋上设置有多个孔,孔的直径小于多孔材料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的氧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袋为不锈钢网袋,网袋的孔径小于多孔材料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的氧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是活性炭、沸石、麦饭石、硅藻土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回收的氧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掺杂有石块或者缓释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的氧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材料层由缓释材料构成,缓释材料采用壳聚糖、琼脂、黄原胶、明胶、几丁质、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缓释材料层的厚度为0.5~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的氧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漂浮装置,氧缓释球通过提绳固定在漂浮装置上,漂浮装置包括多个人工浮岛以及连接多个人工浮岛的绳子。
10.一种可回收的氧缓释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多孔材料置于密闭容器中,对密闭容器抽真空,排出多孔材料孔隙中空气,待密闭容器中的压力下降至恒定,停止抽真空;
步骤2: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氧气,氧气填充入多孔材料的孔隙,待密闭容器中的压力达到0.096~0.4MPa,停止充入氧气;
步骤3:将填充了氧气的多孔材料与石块或者溶解后的缓释材料混合,将混合材料装入包裹袋中,并将包裹袋封口;
步骤4:将缓释材料溶解制得包裹液,将所述包裹液导入放置包裹袋的容器中搅拌,包裹液裹覆在包裹袋上形成缓释材料层;
步骤5:将缓释球固定到漂浮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884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正粒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及运行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态拦截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