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磨防火布料的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79269.4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4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双建;龚琤琤 | 申请(专利权)人: | 界首市双鑫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423 | 分类号: | D06M15/423;D06M15/41;D01F6/94;D01F6/90;D01D5/00;D01D5/24;D01D10/06;D04C1/02;D06M101/30;D06M101/36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韩立峰 |
地址: | 2365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防火 布料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磨防火布料的制备工艺,具体制备过程如下:第一步,将变色聚合物加入丙酮溶液中搅拌溶解,然后向其中加入多孔聚苯酰胺磷酸酯纤维,常温下浸渍30‑40min,然后进行过滤烘干;第二步,烘干后的多孔聚苯酰胺磷酸酯纤维在阻燃胶体中搅拌混合20‑30min,然后进行烘干,并将烘干后的耐磨纤维纺织成纱线,然后将得到的纱线编制成布料,得到耐磨防火布料。本发明制备的多孔聚苯酰胺磷酸酯纤维本身具有一定的防火性,并且在纤维的表面和内部空隙中填充阻燃胶体,使得纤维的防火性能升高,实现了限位由内到外高强度防火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布料制备领域,涉及一种耐磨防火布料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在消防工作中,消防员在高温下工作,人体能够在高温下活动的温度有限,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会造成生命危险,当时现有的消防服饰虽然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但是不能有效的实时检测所处环境中的温度情况,使得消防人员在高温环境中不能根据温度变化警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防火布料的制备工艺,通过制备多孔聚苯酰胺磷酸酯纤维,在纤维的表面和内部浸渍变色聚合物后,通过阻燃胶体填充密封,由于阻燃胶体使得纤维变色性能不会由于长期洗涤而减弱;同时由于变色聚合物的变色温度较低,当在变色聚合物表面包覆阻燃胶体后,通过胶体的隔离,使得变色温度升高至56℃,进而使得面料能够实现在高温时变色,能够警示高温防止对人体造成损伤。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耐磨防火布料的制备工艺,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第一步,多孔聚苯酰胺磷酸酯纤维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①称取一定量的甘油加入乙醚中搅拌混合形成透明的稀溶液,然后常温下逐滴向反应容器中滴加聚异氰酸酯胶,滴加完全后搅拌反应4-5h,得到聚合物溶液;其中甘油和聚异氰酸酯胶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3:1的比例混合加入,每摩尔甘油中加入乙醚90-95mL;由于聚异氰酸酯胶是由磷酸酯基团为中心,在边侧交联三个苯代异氰酸酯基团,异氰酸酯基团能够与甘油中的醇羟基反应进行交联,由于甘油中含有三个羟基,同时聚异氰酸酯胶中在三个不同方向含有三个异氰酸酯基团,进而使得制备的聚合物具有支化结构,不易团聚,并能够均匀分散,同时聚合后生成的酰胺基团具有一定的吸水性,进而使得制备的聚合物的吸水性能升高;由于聚异氰酸酯胶中以磷酸酯基团为中心,在聚合后生成的聚合物中含有大量的磷酸酯基团,进而提高了聚合物的防火性能;②将聚合物溶液加热至65-70℃,然后向其中加入石蜡,搅拌溶解在聚合物溶液中,得到纺丝液;聚合物溶液和石蜡按照质量比为1:0.1的比例混合;③通过静电纺丝机对纺丝液进行纺丝,得到聚苯酰胺磷酸酯复合纤维丝;④将聚苯酰胺复合纤维丝加入80℃的热水中蒸煮5-10min后捞出,然后烘干,并将烘干后的纤维再次加入80℃的热水中蒸煮5-10min后捞出,反复重复蒸煮6-7次,然后进行烘干,得到多孔聚苯酰胺磷酸酯纤维,同时将使得纤维中的石蜡充分熔化在水中,此时得到的纤维表面和内部含有大量的空隙;
第二步,变色聚合物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1:将尿素加入水中搅拌溶解,同时其中加入水杨醛,常温下搅拌反应2-3h,然后进行减压蒸馏,得到产物A;由于尿素中含有两个氨基,能够与水杨醛中的醛基进行聚合,进而使得尿素的两侧复合有两个水杨醛,氨基与醛基反应生成-C=N-;其中尿素与水杨醛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比例混合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界首市双鑫纺织有限公司,未经界首市双鑫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92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