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锚索承载装置、锚索及其张拉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80900.2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52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思谋;刘丽杰;刘思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吴金水;张超艳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载 装置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器具与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以提高预应力锚索拉力的锚索承载装置,包括承载体、抓手和弹簧,所述承载体为沿轴向设置有钢绞线穿孔和注浆管穿孔的柱体,在承载体的柱体侧壁设置轴向槽,所述抓手安装在承载体侧壁的轴向槽内,抓手的一端与承载体铰接,抓手的另一端设置弯曲的抓齿,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抓手的中部和承载体侧壁的轴向槽中部固定连接,抓手在弹簧作用下带抓齿端会从承载体侧壁的轴向槽向外张开。还提供了一种带锚索承载装置的锚索及其张拉施工方法,采用本发明的锚索进行张拉施工,可以大大增加锚索的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器具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提高预应力锚索拉力的锚索承载装置、锚索及其张拉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预应力锚索可用来加固岩体,可以改善挡土排桩受力,提高边坡框格梁拉力,改变构件内力分布。在建筑工程、高速公路、铁路及水利工程中常用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及深基坑边坡,由钻孔穿过软弱岩层或滑动面,把锚索一端(称内锚头)锚固在坚硬的岩层中,然后在锚索另一端(称自由端或者外锚头)进行张拉,从而对岩层施加压力,对不稳定岩体进行锚固。
锚索结构一般包括内锚头、锚索体和外锚头,内锚头又称预应力锚固段或锚根,是锚索锚固在岩体内提供预应力的根基,按结构形式分为机械式和胶结式两大类;外锚头又称为外锚固段,是锚索借以提供张拉吨位和锁定的部位,其种类有锚塞式、螺纹式、钢筋混凝土圆柱体锚墩式、墩头锚式和钢构架式等;锚索体是连结内、外锚头的构件,也是张拉力的承受者,锚索体包括钢绞线、高强钢筋和螺纹钢筋,通过对锚索体的张拉可提供预应力。
预应力锚索是一种较复杂的锚固工程,施工人员应具有丰富理论与经验,设计锚索拉力时通常将锚固端嵌入岩体一定深度,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岩体结构变化较大,按照设计的锚索长度施工后,进行预应力张拉后发现锚索拉力不足,而需要进行补索,无形中增加了施工成本和延长了施工工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提高预应力锚索拉力的锚索承载装置,包括承载体、抓手和弹簧,所述承载体为沿轴向设置有钢绞线穿孔和注浆管穿孔的柱体,在承载体的柱体侧壁设置轴向槽,所述抓手安装在承载体侧壁的轴向槽内,抓手的一端与承载体铰接,抓手的另一端设置弯曲的抓齿,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抓手的中部和承载体侧壁的轴向槽中部固定连接,抓手在弹簧作用下带抓齿端会从承载体侧壁的轴向槽向外张开。
优选地,所述抓手不少于3个。进一步地,所述抓手围绕承载体外侧壁均匀布置。
优选地,承载体上的钢绞线穿孔位于与抓齿在承载体同端处为锥形喇叭口。
优选地,所述承载体上的注浆管穿孔设置在承载体的柱体轴心位置。
优选地,所述承载体上的钢绞线穿孔有多个且围绕轴心成圆周形均匀布置。
优选地,所述承载体和抓手都采用45#钢制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锚索,包括锚索体,所述锚索体包括钢绞线、架线环和注浆管,所述钢绞线和注浆管穿架线环形成长索状,所述锚索体的两端形成内锚头和外锚头,所述内锚头安装上述锚索承载装置,钢绞线和注浆管从承载体的铰接抓手一端分别穿入承载体的钢绞线穿孔和注浆管穿孔,再从承载体的另一端穿出,钢绞线穿出端固定夹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锚索张拉施工方法,采用上述锚索,按以下步骤施工:
制作锚梁,包括在需要加固的岩体选定位置支模进行砼浇筑形成锚梁,锚梁设置预留孔,在预留孔处安装锚垫板和螺旋筋;
钻锚索孔,包括向锚梁的预留孔正对的岩体钻孔,钻孔深度为锚索设定埋入深度,形成锚索孔,清理锚索孔;
插入锚索,包括以细钢丝绳将内锚头上安装的锚索承载装置的抓手捆绑在承载体侧壁的轴向槽内并打活结,活结拉解端预留的细钢丝绳顺着锚索直至外锚头处,以锚索的内锚头穿过锚梁的预留孔并插入岩体的锚索孔内直至孔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09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