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快干型油墨的耐酒精水性树脂乳液连接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80946.4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8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桂雪峰;刘凌利;孙龙凤;许正敏;方燕;许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12/08 | 分类号: | C08F212/08;C08F222/08;C08F8/44;C08F8/36;C08F8/32;C08F220/14;C08F220/18;C08F220/20;C08F220/06;C08F222/02;C08F2/26;C08F2/30;C09D11/107;C09D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黄莹 |
地址: | 51065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快干 油墨 酒精 水性 树脂 乳液 连接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快干型油墨的耐酒精水性树脂乳液连接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耐酒精水性树脂乳液连接料采用乳化剂A与反应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配合作为乳化体系,以IBOMA为主要单体合成得到,保证乳液中加入酒精后的稳定性,防止破乳。所述的乳化剂A可有效降低被醇溶解可能性,同时本身可以起到保护胶体的作用,为乳胶粒提供较强的静电排斥力,起到包覆保护的作用。所述的耐酒精水性丙烯酸酯乳液树脂与乙醇混合作为油墨连接料,可大幅提高油墨干燥速率,在研磨中无需添加其他树脂既可良好分散,可直接形成分散均匀、高遮光率的稳定漆膜,且色浆稳定性很好,降低VOC含量与溶剂类原料用量,更具环保节约性,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性油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快干型油墨的耐酒精水性树脂乳液连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性油墨以水为溶剂,由于其极低的VOC含量和优良的环保性能,可有效解决当前包装与印刷行业所存在的排放与污染问题,将替代传统的溶剂型油墨。水性油墨的连接料一般为水性树脂,目前国内外对连接料的研究主要包括改性松香水溶性树酯、聚丙烯酸水溶性树脂及乳液型水溶性树脂,其中乳液型连接料是一类发展十分迅速的类型。相对于附着于多孔基材的涂料,油墨附着的基材一般为致密型材料,水无法很快渗透基层,干燥速度很慢。由于乳液树脂本身是热力学不稳定的体系,并且树脂本身热降解温度不高,因而很难以加热的方式加快溶剂挥干。为解决水性油墨干燥过程较慢的问题,研究人员采用添加低分子醇类(如甲醇、乙醇、异丙醇等)的方法,增加溶剂挥发性从而实现较快油墨干燥。然而传统的树脂乳液连接料合成过程采用的乳化剂多为小分子乳化剂,加入醇类溶剂(以酒精为主)后乳化剂易溶解,使乳胶粒子破乳而无法使用。常用乳化剂如OP-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为小分子类乳化剂,易被乙醇溶解。
因此研究制备具有耐酒精的树脂乳液对快干油墨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中重点是改善乳化剂的稳定性,制备在酒精溶剂体系中能稳定存在的乳化剂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乳化剂A,所述的乳化剂为大分子型表面活性剂,可有效降低被醇溶解可能性,同时本身可以起到保护胶体的作用,为乳胶粒提供较强的静电排斥力,起到包覆保护的作用。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干型油墨的耐酒精水性树脂乳液连接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所述的乳化剂A与反应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记为乳化剂B)配合作为乳化剂,IBOMA(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为所述耐酒精树脂乳液的主要单体,合成快干型油墨用树脂乳液连接料。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通过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快干型油墨的耐酒精水性树脂乳液连接料,所述的树脂乳液连接料可耐低分子醇溶剂(例如酒精)冲蚀的、制备色浆稳定性佳且可直接成膜。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酒精冲蚀树脂乳液。
本发明的第五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耐酒精冲蚀树脂乳液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乳化剂A,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长链伯胺氨基与开环苯马树脂(SMA)的酸酐形成酰胺酸,加入磺酰胺化试剂与酰胺酸进行磺酰胺化反应消除氨基剩余的氢,再加入碱中和羧酸与残余磺酸,得到所述的乳化剂A。
所述的苯马树脂(SMA)的分子量优选为Mw=1000~3000g/mol。
所述丙烯酸封端的聚乙烯醇中的聚乙烯醇部分的分子量优选为Mw=400~4000g/mol。
所述的磺酰胺化试剂优选为十二烷基苯磺酸、十烷基苯磺酸、八烷基磺酸和丙磺酸内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碱优选为NaOH或KOH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长链伯胺优选为含8~12个碳原子的伯胺;更优选为八烷基胺、十烷基胺、十二烷基胺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09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