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唤醒汽车基站的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81497.5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9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鹏;杨慧凯;丁聪敏;韩新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40 | 分类号: | H04W4/40;H04W52/02;B60R2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唤醒 汽车 基站 方法 系统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唤醒汽车基站的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智能钥匙按照自定义的高频通信帧定义向被部分唤醒的汽车基站发送高频信号;汽车基站的被唤醒部分接收到高频信号后,将高频信号的帧头与射频接收帧定义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唤醒整个汽车基站,若没有匹配成功,不唤醒整个汽车基站。通过给不同车辆的钥匙和基站设置了不同的通信帧头,每辆车的基站只能识别预先设置好的特定帧头,当其他钥匙发来信号时只会唤醒基站的射频模块,不会唤醒整个基站,从而能够大大减少车辆停在车辆密集区域时被误唤醒的几率,因而能够减少整车静态电流,延长整车待机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唤醒汽车基站的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钥匙已经发展到了电子智能钥匙,车辆进入系统包括了智能钥匙和钥匙信号接收基站。智能钥匙和基站之间通过射频通信,通信频率通常为433.92Mhz、315Mhz和800Mhz等。由于通信频率是被世界各国管制的资源,不能随意的使用。而钥匙使用的这些频率是通用化的、开放的频率,大量的汽车钥匙、安防设备、工业设备等都在使用。射频通信存在同频干扰的问题,使用相同频率工作的设备之间会相互干扰,影响通信效果,同时会引起不被希望的误动作,影响系统性能。
钥匙和基站之间的射频通信链路中通常会有滤波器、信号甄别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通常只有特定钥匙对于某一辆车是有效的。常规的钥匙系统包括了如下的工作过程:
1、基站通过低频信号触发智能钥匙,智能钥匙接收到低频信号后按照预先设定的高频参数和报文格式通过高频发射天线发送信号,基站通过高频接收天线接收高频信号,如图1所示。
2、基站内部接收芯片会对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模拟信号前端处理转换成数字信号,之后进行数据帧头匹配,数据提取,如图2所示。
3、基站上层软件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完成钥匙身份的认证,并进行相应功能的执行。
为了响应智能钥匙的射频信号,基站需要实时监控智能钥匙是否发送了射频信号,所以基站的射频接收模块始终在工作状态下,而基站的其它模块处于休眠状态,减少消耗车辆蓄电池电量。如果监控到射频信号就会唤醒整个基站甚至是整车网络,验证该信号是否为有效的命令,并执行响应的功能,功耗就会大大增加。为了保证高频通信的可靠性,接收端的模拟前端会设置很多识别的判断机制,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通过数据帧的定义也会识别该信号是否有效。通常钥匙和基站使用的芯片是支持信号帧定义的,在智能钥匙和基站的开发阶段,会设置好相关参数,保证智能钥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可靠性和抗干扰性。但是车辆停在车辆密集区或者有安防设备的地方时,经常被其它车辆的钥匙或者安防设备的信号误唤醒,大大增加了不必要的蓄电池电量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唤醒汽车基站的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解决如何减少钥匙对基站的误唤醒,进而减少车辆的蓄电池电量损耗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唤醒汽车基站的方法,包括:
智能钥匙按照自定义的高频通信帧定义向部分唤醒的汽车基站发送高频信号;汽车基站的唤醒部分接收到高频信号后,将高频信号的帧头与射频接收帧定义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唤醒整个汽车基站,若没有匹配成功,不唤醒整个汽车基站。
作为优选,采用自定义参数设置汽车基站的所述射频接收帧定义,所述自定义参数利用随机数生成算法或利用VIN计算产生。
作为优选,智能钥匙的所述高频通信帧定义根据所述自定义参数配置。
作为优选,采用IMMO通信配置智能钥匙的所述高频通信帧定义。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唤醒汽车基站的系统,能够作为实现上述唤醒汽车基站的方法的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14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