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人工肺泡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1655.7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9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周旭东;佟振博;陈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劢德医药工程仿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32281 江苏昆成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尚轲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盖主体 下盖 密封筋 手柄 上端盖 下表面 下端盖 肺泡 通孔 人工肺模型 圆柱形通孔 主体容置腔 测试结构 方向延伸 工作效率 密封垫圈 容置腔室 外侧边缘 新型人工 可信度 容置腔 支撑网 滤膜 拿取 气道 贯通 穿过 室内 呼吸 | ||
为了解决人工肺模型无法直接连接在模拟呼吸机上,测试结构的可信度低,且肺泡簇的数量巨大带来的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人工肺泡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盖1、密封垫圈2、支撑网3、滤膜4和下端盖5,上端盖1包括方便拿取的手柄、上盖主体和第一密封筋12,手柄位于上盖主体的上方,上盖主体的下表面为平面,第一密封筋12位于上盖主体的下表面靠近外侧边缘的位置;下端盖5包括下盖主体、第二密封筋52、底部气道53、接口55,下盖主体的内部设有容置腔室,容置腔室内设有底部气道路53,下盖主体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通孔内部穿过接口55,接口55为贯通的圆柱形通孔,且接口55朝向远离下盖主体容置腔室的方向延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较为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人工肺泡模型,所述的人工肺泡模型在最后一级采用一种新的结构模拟肺泡对药物沉积的收集,该收集装置能够同时满足人工肺测试中呼吸气、吸气和呼气的模式,提高了基于真实人体呼吸道制造的人工肺在吸入制剂评价测试领域的测试范围及准确性。
背景技术
随着吸入制剂体外测试评价的发展,基于真实人体呼吸道制造的人工肺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虽然目前吸入制剂体外测试还是以药典规定的级连撞击器(NGI)为主,但是仿生的人工肺因为与真实人体结构一致,能够进一步提升吸入制剂沉积评价的体内外相关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力。但是由于人工肺结构复杂,且到肺泡一级,气管直径基本小于2mm以下,使得结构设计的难度增加。
目前,有一种人工肺模型,其肺泡模型部分采用肺泡簇,当采用这种人工肺模型进行体外测试时,将人工肺放置在透明的容器中,然后使用呼吸机为透明容器提供负压或者正压来模拟肺部呼吸,由于肺泡簇的加工工艺上的缺陷会导致肺泡簇的密封性能差,会直接导致测试的结果不准确;再者,由于肺泡簇原则上为封闭结构,而采用呼吸机对透明容器提供负压或者正压,呼吸流量的控制精度就会差,这些都会导致测试的结果不准确;并且在测试的过程中,药物会沉积在肺泡簇中,而肺泡数量很多,会导致测试工作量增大药粉的收集测试难度大。
目前,对肺泡簇结构的改进,目前没有比较成熟的方案,行业内有些方案是将肺泡簇直接去掉,人工肺只考虑到支气管一级,很明显采用这种方案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可信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人工肺模型无法直接连接在模拟呼吸机上,测试结构的可信度低,且肺泡簇的数量巨大带来的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人工肺泡模型,其通过对肺泡结构进行简化,将肺泡简化为药物收集盘,这种药物收集盘可以实现对药物粉体的收集和测试,并且使得人工肺的测试结果更加可靠。
一种新型人工肺泡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盖1、密封垫圈2、支撑网3、滤膜4和下端盖5,上端盖1包括上盖主体和第一密封筋12,手柄位于上盖主体的上方,上盖主体的下表面为平面,第一密封筋12位于上盖主体的下表面靠近外侧边缘的位置;下端盖5包括下盖主体、第二密封筋52、底部气道53、接口55,下盖主体的内部设有容置腔室,容置腔室内设有底部气道路53,下盖主体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通孔内部穿过接口55,接口55为贯通的圆柱形通孔,且接口55朝向远离下盖主体容置腔室的方向延伸,第二密封筋52位于容置腔室的底部靠近容纳腔室边缘的位置;滤膜4、支撑网3和密封垫圈2从下往上依次安装在下端盖5的容置腔室内,上端盖5和支撑网3能够将滤膜4固定住;上端盖1和下端盖5能够吻合。由于滤膜4在上端盖5和支撑网3之间,且能够被上端盖5和支撑网3固定住,从而使得滤膜4的结构保持完整不易受损,使得滤膜4、支撑网3和密封垫圈2组成密封及过滤结构,同时上端盖1和下端盖5匹配吻合后,通过密封垫圈2进行密封作用,使得新型人工肺泡模型能够用于人工肺呼吸器的模拟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劢德医药工程仿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劢德医药工程仿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16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