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坑塘废水处理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2952.3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8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肖小林;骆坚平;卢艳明;常志佳;李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绵城市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泷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C02F103/24 |
代理公司: | 11442 北京博雅睿泉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柳岩 |
地址: | 100072 北京市丰台区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 生化反应池 树脂吸附塔 二级生化 污染物 高级氧化反应器 预处理 高级氧化反应 难降解有机物 预处理装置 处理效率 多级利用 多级使用 环境友好 技术效果 生化反应 脱附再生 吸附饱和 依次连通 预处理池 废水处理 反应池 脱附液 树脂 排出 吸附 残留 水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坑塘废水处理方法及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预处理池、一级生化反应池、高级氧化反应器、二级生化反应池和树脂吸附塔;废水从所述预处理装置进入,从所述树脂吸附塔排出。通过上述装置按照步骤: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一级生化反应、高级氧化反应、二级生化反应、吸附处理,依次对废水进行处理。本公开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多级的反应及处理提高了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处理效率,减少了废水中的污染物,提高废水的水质。以及,对吸附饱和后树脂进行脱附再生,将脱附液回流至一级生化反应池,实现药剂多级使用,残留难降解有机物多次处理,且本发明具有稳定可靠、药剂多级利用、处理效果好、对环境友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坑塘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坑塘废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革工艺中,需要大量的水和其他成分的化学添加剂,这就导致了制革过程中会排出大量带有化学成分的废水。排出的废水中含有成分复杂的污染物。并且,这类废水的水毒性大、化学耗氧量高、可生化性差,导致了这类废水的净化处理难度高。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中的一种。
未深度处理过的制革废水排出到坑塘中,会对排入的地方的水质产生污染,导致水体颜色变化,呈现红色或暗黑色。长期的积累和沉积会严重污染所在的坑塘。由于其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的积累效应,会进一步加大水体的修复难度,以及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
随着我国至各行业的发展,制革废水的排放量一直在增加。常规的生化处理方法对排出的制革废水的处理效果不明显,难以达到排放的标准。已经难以适应对此类废水的处理。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坑塘废水处理方法及装置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坑塘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S2、对废水进行一级生化反应,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固体悬浮物、氨氮和总磷;
S3、通过高级氧化反应,去除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S4、对废水进行二级生化反应,进一步去除有机污染物、固体悬浮物、氨氮和总磷;
S5、通过树脂吸附塔对废水进行吸附处理,进一步去除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S6、对吸附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排放;
S7、通过脱附剂对吸附饱和的吸附树脂进行脱附处理,实现树脂再生,脱附处理形成的脱附液作为优质碳源输送至步骤S2。
可选地,所述脱附剂为甲醇溶液和乙醇溶液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脱附剂的浓度为5%~50%;所述吸附树脂为D301型吸附树脂。
可选地,还包括:
在进行所述高级氧化反应前,需要进行第一次pH值调节,将废水的pH值调节为2~4;
在完成所述高级氧化反应后,需要进行第二次pH值调节,将废水的pH值调节为6~7。
可选地,在S1步骤中,通过絮凝沉淀工艺、絮凝气浮工艺中的至少一种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
可选地,在S3步骤中,所述高级氧化反应为进行电芬顿反应或芬顿反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坑塘废水处理装置,包括:
预处理池,用于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一级生化反应池,用于对废水进行一级生化反应,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固体悬浮物、氨氮和总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绵城市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泷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绵城市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泷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29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