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用电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3161.2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7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贻能;许海青;陈良;戴平华;朱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三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10 | 分类号: | H04L12/1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11616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芳蕾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马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载类型 处理器模块 触电 数据采集模块 安全用电 监控模块 相位信息 智能 电源转换模块 控制信号驱动 现场设备数据 模块化结构 智能客户端 装置及系统 安全管理 财产损失 控制信号 人身伤害 实时采集 实时传送 实时监控 用电管理 用电环境 用电事故 输出 云服务 智能化 传送 管理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安全用电管理的方法,S1.数据采集模块将负载类型及负载类型的电压、电流及相位信息实时采集并传送至智能触电处理器模块;S2.所述智能触电处理器模块接收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负载类型及负载类型的电压、电流及相位信息,控制监控模块输出相应的调节控制信号;S3.监控模块接收所述智能触电处理器模块的调节控制信号驱动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相应的负载类型及负载类型的电压、电流及相位的电能。实施本发明的安全用电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进行安全管理用电,对整个用电环境进行实时监控,防止用电事故对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并通过云服务与智能客户端,实时传送现场设备数据,实现智能化用电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用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用电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用电系统分三相与单相供电,电源直接从变压器输出四条线,三条火线一条零线,为了防触电,也会加一条单独的地线,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将三相或单相电源直接输送到用户负载。由于现在都是按TN-C、TN-S或TN-C-S系统,零地相通,如果有火线对地就相当于短路,此时会有非常大的火花,如果在易燃易爆的场所,会引发火灾,如是有人身触电,相当于两相触电,虽然现在漏保设置的动作值是30MA,但人体在1MA时就已经有很大的伤害,传统用电系统整体安全有待进一块完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发明一种提高安全用电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用电管理的方法,包括:
S1.数据采集模块将负载类型及负载类型的电压、电流及相位信息实时采集并传送至智能触电处理器模块;
S2.所述智能触电处理器模块接收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负载类型及负载类型的电压、电流及相位信息,控制监控模块输出相应的调节控制信号;
S3.监控模块接收所述智能触电处理器模块的调节控制信号驱动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相应的负载类型及负载类型的电压、电流及相位的电能。
在本发明所述的安全用电管理的方法中,所述步骤S2还具有以下步骤:
S21.所述智能触电处理器模块接收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负载类型及负载类型的电压、电流及相位信息传送至显示屏显示;
S22.所述智能触电处理器模块接收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负载类型及负载类型的电压、电流及相位信息传送至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将接收到的负载类型及负载类型的电压、电流及相位信息传送至云服务器或接收该云服务器发送的调控信息;
S23.所述智能触电处理器模块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调控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监模块。
在本发明所述的安全用电管理的方法中,S221.通过所述云服务器与智能手机通过扫描二维码绑定,所述智能手机用于在线监控电能信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用电管理的装置,包括:
电源检测模块,用于采集负载类型及负载类型的电压、电流及相位电能信息,并将该电能信息传送到触电处理器模块;
触电处理器模块,所述触电处理器模块用于将负载类型及负载类型的电压、电流及相位电能信息进行处理,控制监控模块输出相应的调节控制信号;
监控模块,所述监控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智能触电处理器模块的调节控制信号驱动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相应的负载类型及负载类型的电压、电流及相位的电能;
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监控模块发送的调节控制信号并自动与负载类型及负载类型的电流、电压及相位进行匹配额定电流及额定电压;
在本发明所述的安全用电管理的装置中,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三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三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31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待机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和中继设备
- 下一篇:一种组播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