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小线宽要求的硅通孔互连铜线阻挡层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83203.2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6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毅强;傅晓娟;叶茂;宋凯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1/768 | 分类号: | H01L21/768;H01L21/6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韩新城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小线宽 要求 硅通孔 互连 铜线 阻挡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针对小线宽要求的硅通孔互连铜线阻挡层优化方法,包括步骤:采用Ta和TaN双层作为通孔阻挡层,制备不同厚度的Ta‑TaN阻挡层,测量不同厚度下互连体系电阻电阻电迁移性能,选择具备预期电迁移能力和低互连电阻的适宜厚度的Ta‑TaN阻挡层薄膜作为目标阻挡层。本发明采用Ta和TaN双层作为通孔阻挡层,通过制备不同厚度的Ta‑TaN阻挡层,测量不同厚度下的互连体系电阻电迁移性能,最终获得具备预期电迁移能力和低互连电阻的适宜厚度的Ta‑TaN阻挡层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对小线宽要求的硅通孔互连铜线阻挡层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超大规模混合集成电路的发展,门延迟的下降速度越来越快,电阻和电容都在增大,且间距更窄,限制了集成度的增加。解决的办法是采用基于硅通孔的Cu互连技术,硅通孔用于将一个金属层连接到另一个金属层,为信号从不同的设备流过芯片提供关键路径。由于通孔电阻与RC延迟直接相关,所以通孔电阻对器件性能至关重要。
通孔是通过深反应离子刻蚀(DIRE)或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获得的,为了防止器件之间短路,首先在其上做一层绝缘层SiO2,Cu在Si和含Si的介质层中有较强的扩散性,这样Cu在其中会产生陷阱,使器件性能退化,所以,需要在绝缘层上制备一层阻挡层。降低通孔电阻最直接的方法是增加底部通孔的特征尺寸,但是特征尺寸的增加会降低时间相关介质击穿(TDDB)的性能,并且影响产品的良率;而通过引入新的阻挡层材料如钴(Co)和钌(Ru)会改变当前的集成工艺并且可能对下游工艺产生影响;通过蚀刻处理将通孔延伸到下面的沟槽中可以增加接触面积,从而降低电阻,但在刻蚀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切角问题和侧壁损伤。在不引起新的集成方案的情况下,减小通孔底部的阻挡层厚度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案。
目前,阻挡层材料主要为高熔点金属(Cr、Ti、Nb、Mo、Ta和W),高熔点金属的氮化物、碳化物、硅化物(TaN、TaSi、TaC、TiN),高熔点金属三元化合物(Ti-Si-N、Zr-Si-N、W-Si-N、Ta-B-N、Zr-Al-N、Ti-Al-N)。国内外多种实验已经奠定了Ta及其氮化物TaN作为铜扩散阻挡层的关键地位。Ta及其化合物有良好的界面黏着性、低电阻率、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电导率,Ta材料逐渐成为防止铜扩散的阻挡层材料,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阻挡层沉积工艺是是平衡特征覆盖率和电参数的同时达到预期电迁移(EM)性能的关键组成部分。阻挡层厚度、沉积过程中的直流/交流偏压等对决定沉积的势垒膜的质量和数量起着重要作用。平衡这些参数能够调节薄膜以获得良好的可靠性的同时,降低通孔的电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针对小线宽要求的硅通孔互连铜线阻挡层优化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针对小线宽要求的硅通孔互连铜线阻挡层优化方法,包括步骤:采用Ta和TaN双层作为通孔阻挡层,制备不同厚度的Ta-TaN阻挡层,测量不同厚度下互连体系电阻电阻电迁移性能,获得具备预期电迁移能力和低互连电阻的适宜厚度的Ta-TaN阻挡层薄膜。
本发明采用Ta和TaN双层作为通孔阻挡层,通过制备不同厚度的Ta-TaN阻挡层,测量不同厚度下的互连体系电阻电迁移性能,最终获得具备预期电迁移能力和低互连电阻的适宜厚度的Ta-TaN阻挡层薄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针对小线宽要求的硅通孔互连铜线阻挡层优化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32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金属填充弯管的垂直互联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