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84255.1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6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燕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三泰合实业有限公司;福建圣永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市圣永业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圣永业(厦门)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38 | 分类号: | C04B24/38 |
代理公司: | 福州顺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2 | 代理人: | 黄勇亮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中国(福建)自由贸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减胶剂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加工方法,方法包括利用碱性蛋白酶对丝胶溶液酶解成酶解丝胶蛋白溶液,将含有橄榄皮的去皮橄榄蜜饯下脚料溶液研磨成浆料经离心并冷冻浓缩得到浓缩滤液,将氧化莲子淀粉经干热处理后与去离子水加热成莲子淀粉糊并配合其他化学原料共聚而成淀粉接枝聚合物;最后将有机醇胺类化合物、上述酶解丝胶蛋白溶液、浓缩滤液、淀粉接枝聚合物及水加入到容器中,搅拌1.5~4h,得到混凝土减胶剂。本发明制得的混凝土减胶剂更环保的且有助于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建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材料中混凝土的应用日益增加,混凝土胶材中约有20~30%的水泥水化不充分,不能有效地贡献水泥强度,导致混凝土应用中的成本浪费。随着混凝土高性能化应用技术的进步,对生产成本的降低、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同时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的需求进一步提升。
申请公布号为CN105174774A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减胶剂,该减胶剂中各组分按重量比配比如下:三聚氰胺100~120份、甲醛400~500份、水300~400份、水杨酸80~100份。将上述现有技术混凝土减胶剂使用在混凝土中后,虽然能减少水泥的使用量,但是去含有大量的甲醛,在制造、运输、与其他混凝土材料混合的过程中,均会造成甲醛释放的情况,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上述现有技术混凝土减胶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没有明显提高。
因此,有必要发明更环保的且有助于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加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混凝土减胶剂污染严重且对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没有提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更环保的且有助于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加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混凝土减胶剂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碱性蛋白酶和浓度为0.3~0.32g/mL的丝胶溶液混合后调节混合液的pH值至8.5~9.5,接着置于反应温度为40~50℃且转速为250~300r/min的恒温振荡器中振荡反应4~6h,再采用超声波进行灭酶,离心过滤除去沉淀物,得酶解丝胶蛋白溶液;
步骤2:将含有橄榄皮的去皮橄榄蜜饯下脚料溶液用胶体磨研磨成浆料,接着离心然后进行冷冻,冷冻至-5至-8℃时,保持24h,然后过滤,得到浓缩滤液;
步骤3:将氧化莲子淀粉研磨粉碎后置于120~160℃环境下进行干热处理30~50min,得到干热变性莲子淀粉,然后将干热变性莲子淀粉和去离子水按1∶8~15的质量比混合后升温至80~85℃,制成糊状,得莲子淀粉糊;
将甲基丙烯磺酸钠、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去离子水按2~3∶2~3∶1∶30混合后升温至75~80℃,滴加引发剂溶液,并保温反应45~60min,得到混合物料;
将莲子淀粉糊和混合物料按1.5~2∶1的质量比混匀,在65~70℃下减压干燥1.5~2h粉碎,过200目筛,得淀粉接枝聚合物;
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组成为:
有机醇胺类化合物13~24重量份、步骤1的酶解丝胶蛋白溶液4~6重量份、步骤2的浓缩滤液20~26重量份、步骤3的淀粉接枝聚合物10~15重量份、分散剂5~6重量份,余量为水,总质量100重量份 。
本方案的关键构思在于:本发明通过同时引入含有大量的带有羟基官能团分子的去皮橄榄蜜饯下脚料溶液浓缩滤液、用氧化莲子淀粉经干热变性后制成的淀粉接枝共聚物、酶解丝胶蛋白溶液,进而加工出更环保且能显著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混凝土减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三泰合实业有限公司;福建圣永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市圣永业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圣永业(厦门)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三泰合实业有限公司;福建圣永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市圣永业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圣永业(厦门)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42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