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原酸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胞内c-di-GMP高表达运动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4679.8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5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孔晋亮;谢杰鹏;李冬梅;王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216 | 分类号: | A61K31/216;A61P31/04 |
代理公司: | 11624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任漱晨 |
地址: | 530021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绿假单胞菌 绿原酸 高表达 药物作用靶点 有效干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绿原酸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胞内c‑di‑GMP高表达运动中的应用,并具体提供了抑制方法和绿原酸的浓度。本发明证明了绿原酸能够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胞内c‑di‑GMP高表达,从而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运动。通过本发明能够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运动,并且为寻找有效干预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作用靶点提供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菌类运动的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类诸多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表明,致病菌在人体内存在的形式主要是以生物被膜的状态存在,目前研究表明生物被膜对于人体的致病力远远高于浮游菌,国内外研究表明抗生素对于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所需剂量为对浮游菌抑制作用所需剂量的30-2000倍。研究表明,慢阻肺合并肺内感染患者及肺囊性纤维化化患者肺内长期定植菌常见为铜绿假单胞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混合烟曲霉菌感染是最常见的混合感染类型,两者往往以混合生物被膜的形式存在于患者肺内,因而抗炎治疗效果欠佳。
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患代谢性疾病、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患者,以及术后或某些治疗后的患者易感染本菌。
经常引起术后伤口感染,也可引起褥疮、脓肿、化脓性中耳炎等。本菌引起的感染病灶可导致血行散播,而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烧伤后感染了铜绿色假单胞菌可造成死亡。
本菌普遍存在,而在潮湿环境尤甚。铜绿假单胞菌是存在于人类中最常见的一种假单胞菌,它偶尔可在腋下和肛门生殖道周围的正常皮肤,但除非给服抗生素,在粪中甚为罕见。该菌通常伴随毒力较强的细菌存在于病灶中,但偶尔也可单独引起暴露于外部的组织感染。感染通常发生于医院内,洗涤槽、防腐溶液和贮尿容器中常可发现这种细菌。通过医护人员可将病菌传给病人,特别在灼伤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重要的医院内病原菌。
在体内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感染过程中,其c-di-GMP信号通路是新兴且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C-di-GMP目前被认为是细菌生活方式转变的主要调控因子,铜绿假单胞菌的表面附着、运动控制(泳动、集群运动和蹭行运动)以及细胞外基质成分的产生有关。每个过程都在一定程度上由c-di-GMP信号通路控制,它的运动性对于它本身对环境的探索和环境表面的接触到生物被膜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铜绿假单胞菌胞内c-di-GMP高表达菌株虽然本身运动性不强,但是它容易形成生物被膜,在粘附作用和生物被膜形成作用上有着很强的效应。
对临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治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原酸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胞内c-di-GMP高表达运动中的应用以及具体的应用方法,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绿原酸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胞内c-di-GMP高表达运动中的应用。
一种体外绿原酸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胞内c-di-GMP高表达运动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绿原酸进行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胞内c-di-GMP高表达运动的形成。
进一步的,上述绿原酸的浓度为1024-4096μg/mL。
进一步地,上述绿原酸的浓度为4096μg/mL。
本发明的优点和技术效果:
本发明证明了绿原酸能够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胞内c-di-GMP高表达,从而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运动。
通过本发明能够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运动,并且为寻找有效干预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作用靶点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浓度的绿原酸对胞内c-di-GMP高表达铜绿假单胞菌泳动的数据对比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医科大学,未经广西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46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