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屏幕固定结构及终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4693.8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5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贵云;白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黄溪;刘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屏幕 固定 结构 终端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屏幕固定结构及终端设备。本申请的屏幕固定结构,包括显示组件、粘接体和固定框,固定框包括第一安装部、以及连接于第一安装部的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围设在显示组件的周向外侧,显示组件的背面通过粘接体粘接于第二安装部上,其中,粘接体包括在第二安装部与显示组件之间层叠设置的多个胶层,通过多个胶层中可移除胶层和液态胶层的设置,不仅使得终端设备具有较好的手感和外观美观度,而且有助于显示组件的拆卸和维修。
技术领域
本申请设计电子技术领域,特别设计一种屏幕固定结构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于此同时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设备也由于其操作方便,造型美观而受到大众的欢迎。
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简称:PC)是指台式机、一体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和平板电脑等,其作为电子设备的一种,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当中。显示组件作为PC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参考图1至图4所示,现有技术中,为了追求PC产品的高屏占比、极窄黑边(即PC的窄边框设计),将显示组件10固定在PC的壳体30上,通常可以通过直接在壳体30背侧设置背胶,并通过背胶来粘接显示组件10,从而实现PC的最小黑边宽度,达到极致外观的目标。其中,背胶可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在显示组件10和壳体30之间。
然而,由于显示组件10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的厚度公差(最大约为0.3mm),当显示组件10的背部通过胶体粘接在壳体30上时,将导致组装后的显示组件10的表面与壳体30边缘出现段差(最大约为0.4mm),使得PC在触摸时存在严重的硌手感。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屏幕固定结构及终端设备,使得终端设备手感外观美观度能够具有较好的手感和外观美观度,并能有利于屏幕的拆卸返修。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屏幕固定结构,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显示组件、粘接体和固定框,固定框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围设在显示组件的周向外侧,第二安装部连接于第一安装部,且显示组件的背面通过粘接体粘接于第二安装部上,粘接体包括在第二安装部与显示组件之间层叠设置的多个胶层,多个胶层包括可移除胶层和液态胶层。
本申请由于粘接体为多个层叠设置在第二安装部和显示组件之间的胶层,且多个胶层包括可移除胶层和液态胶层,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粘接体的厚度,尽可能的消除由于显示模组的厚度公差导致的组装后的显示组件的表面与固定框边缘之间的段差,从而避免显示组件和固定框之间产生的严重的硌手感,以提高终端设备的手感和外观美观度;另一方面,由于胶层中可移除胶层的设置,鉴于可移除胶层的可移除的性质,使得显示组件和第二安装部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且拆卸时不会对显示组件和第二安装部造成损坏,从而有利于显示组件的拆卸返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组件的正面和第一安装部在显示组件正面方向的端面齐平。
通过粘接体的设置,使得显示组件粘接于第二安装部时,显示组件的正面和第一安装部的显示组件的正面方面的端面齐平,从而消除由于显示模组的厚度公差导致的组装后的显示组件的表面与固定框边缘之间的段差,以提高终端设备的手感和外观美观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粘接体位于显示组件的边缘区域。
通过将粘接体设置在边缘区域,可以将显示组件的边缘部分粘接在第二安装部上,在实现显示组件的固定效果的同时,一方面,减少了显示组件相对于第二安装部的粘接面积,从而使得显示组件的拆卸更为便捷;另一方面,节省了粘接体的用量,使显示组件的粘接更为简单的同时,降低了显示组件的粘接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粘接体沿显示组件的周向环绕设置;
或者,粘接体为多个,且不同粘接体位于显示组件周向上的不同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46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