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螺旋藻培养液残夜养殖小球藻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4859.6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8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徐冬花;周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绿锦茶疗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R1/89 |
代理公司: | 36111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文亮<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洪都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培养液 亚硒酸钠 小球藻 螺旋藻培养液 上清液 稀释液 光生物反应器 紫外杀菌装置 螺旋藻采收 培养基培养 杀菌处理 污水排放 无机硒盐 循环利用 称量水 养殖 杀菌 制备 微生物 溶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螺旋藻培养液残夜养殖小球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螺旋藻采收后的上清液,使用紫外杀菌装置对培养液进行杀菌处理,使杀菌过后培养液中微生物含量少于70cfu/毫升;(2)、制备无机硒盐溶液;称量水和亚硒酸钠,使亚硒酸钠充分溶解于水,得到亚硒酸钠稀释液;(3)、将步骤(2)制得的亚硒酸钠稀释液加入到步骤(1)中的上清液中混合均匀制得培养液,然后调节PH值至4‑8;(4)、将步骤(3)中的培养液加入到光生物反应器中,以此溶液作为培养基培养小球藻。本发明能够实现利用螺旋藻培养液残夜养殖小球藻,实现培养液的循环利用,大大的减少污水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螺旋藻培养液残夜养殖小球藻的方法。
背景技术
螺旋藻属于蓝藻门,颤藻科的一种光能自养型生物,细胞内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又称蓝细菌。经研究表明,螺旋藻中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十分合理,其中8种必须氨基酸的含量接近FAO推荐的标准,是迄今为止科学家发现的最优秀的营养最全面、最均衡的纯天然蛋白质食品源。由于螺旋藻的细胞壁是由多糖组成,易于消化吸收,生物利用率达68%,同时螺旋藻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增强免疫、抗病毒、降低血糖、降胆固醇等功效。螺旋藻采收后培养液内还有营养成分没被利用,培养液成分能很好的被水培植物吸收利用。
小球藻为绿藻门小球藻属普生性单细胞绿藻,是一种球形、椭圆形单细胞藻类,直径3~8微米,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之一,出现在20多亿年前,是一种高效的光合植物,以光合自养生长繁殖,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多生活于较小浅水,也有海产种类。天然条件下个体较少,人工培养大量繁殖。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都很高,又有多种维生素,可食用和作为饵料。因此,开发一种利用螺旋藻培养液残夜养殖小球藻的方法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螺旋藻培养液残夜养殖小球藻的方法,能够实现利用螺旋藻培养液残夜养殖小球藻,实现培养液的循环利用,大大的减少污水排放。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螺旋藻培养液残夜养殖小球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螺旋藻采收后的上清液,使用紫外杀菌装置对培养液进行杀菌处理,使杀菌过后培养液中微生物含量少于70cfu/毫升;
(2)、制备无机硒盐溶液;称量水和亚硒酸钠,使亚硒酸钠充分溶解于水,得到亚硒酸钠稀释液;
(3)、将步骤(2)制得的亚硒酸钠稀释液加入到步骤(1)中的上清液中混合均匀制得培养液,然后调节PH值至4-8;
(4)、将步骤(3)中的培养液加入到光生物反应器中,以此溶液作为培养基培养小球藻,初始接种量为每升0.025~0.075g小球藻干重,光照强度为3000~5000lx,在pH值为5.8的条件下持续通CO2培养18天。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上清液为0.5-1g/L的硝酸钠、0.05-0.25g/L的氯化钙、5-6g/L的小苏打、0-0.01g/L的食盐、0.7-0.85g/L的纯碱、0.6-0.7g/L的硝酸钠、0.04-0.05g/L的硫酸镁、0.46-0.53g/L的氯化钾、0.13-0.17g/L的磷酸、0.012-0.014g/L的硫酸亚铁和0.02-0.06g/L的尿素。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将亚硒酸钠粉末放入水中进行溶解,亚硒酸钠与水的重量比为80:1,将亚硒酸钠和水进行均匀混合。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培养温度控制在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绿锦茶疗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南昌绿锦茶疗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48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