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副车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85019.1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95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早川诚二;佐佐木悌己;舆石武彦;渡部知央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21/15;B62D21/09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结构 | ||
抑制在车辆碰撞时从前副车架向车身侧传递碰撞载荷的前副车架结构。其具备:左右一对纵梁(16、16),它们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横梁(18),其在左右一对纵梁(16、16)之间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稳定器安装部(26),其设置于各纵梁(16),供稳定器(24)安装;及变形促进部(30),其在车辆碰撞时,促进各纵梁(16)朝向下方弯折变形,该变形促进部(30)设置于横梁(18)与稳定器安装部(26)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置于车辆前方的前副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在前表面碰撞时控制前侧框架的变形模式而使前副车架向车身地板的下方脱落的构造。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构造中,在车辆碰撞时前副车架向车辆后方位移,将前副车架固定于车身的螺栓等掉落而使前副车架向车身下方脱落。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4606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车辆碰撞时,碰撞载荷向前副车架传递,有时会在前副车架从车身脱落之前的期间对车身侧输入碰撞载荷。例如,在相对于车身地板搭载有蓄电池的电动机动车的情况下,对车身侧输入的碰撞载荷向搭载于车身地板的蓄电池传递,有可能导致蓄电池的损伤。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车辆碰撞时抑制从前副车架向车身侧传递碰撞载荷的前副车架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前副车架结构,其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纵梁和在左右一对所述纵梁之间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结构具备:稳定器安装部,其设置于所述各纵梁,供稳定器安装;以及变形促进部,其在车辆碰撞时促进各所述纵梁朝向下方弯折变形,所述变形促进部设置于所述横梁与所述稳定器安装部之间。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能够获得一种能够在车辆碰撞时抑制从前副车架向车身侧传递碰撞载荷的前副车架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上方观察组装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前副车架的车辆前部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前副车架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相对于稳定器安装部安装有稳定器并且相对于齿轮箱安装部安装有转向齿轮箱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从底面侧观察图3所示的状态而得到的仰视图。
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的纵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前副车架
16 纵梁
18 横梁
24 稳定器
26 稳定器安装部
28 稳定器保持件
30 变形促进部
32 台阶部
34 转向齿轮箱
36 齿轮箱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50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