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边驱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5076.X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5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再利;汪星;徐莎;段振中;王伟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7/00 | 分类号: | B60K7/00;B60B30/06 |
代理公司: | 南京乐羽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6 | 代理人: | 朱磊 |
地址: | 2130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毂 电机 轮架 外端 紧固连接 驱动装置 扭力管 外轮辋 固连 内端 种轮 机械传动技术 外密封装置 齿轮装置 传动连接 受力状况 旋转轴线 制动装置 螺栓夹 摩擦面 内轮辋 输出端 转接器 打滑 受力 衔接 支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边驱动装置,属于工程机械传动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安装在轮架外侧确定旋转轴线的电机,所述电机的内输出端通过齿轮装置与支撑于轮架的扭力管传动连接;所述扭力管与套装在电机外的轮毂内端固连,所述电机的外端通过制动装置与轮架连接,并与轮毂的外端衔接组成外密封装置;其中所述轮毂的两端分别套装固连内轮辋外端和外轮辋内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轮毂与内、外轮辋分别独立紧固连接,显著降低了中间摩擦面传扭的打滑风险,并且每个螺栓夹持紧固连接时的受力只有原来的一半,受力状况更佳,此外减少了毂转接器,结构更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边驱动装置,尤其是一种是非公路自卸车的轮边驱动装置,同时涉及制动和电机及其与车辆的连接方式,属于工程机械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非公路自卸车轮边驱动装置安装在车辆轮胎的内部,通过降速增扭驱动车辆前行。例如在机械式自卸车卡车上,轮边驱动装置处于传动链的最末端,其典型的传动路线是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经过变速箱,再通过主减速器到轮边驱动装置。而电动轮自卸车卡车上,其典型的传动路线是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经过发电机转为电能,再经过变频控制,给电动机提供驱动力,驱动轮边驱动装置。在提供车辆动力的同时,轮边驱动装置承受着整车的重量载荷。
现有轮边驱动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电机2的内端通过齿轮装置3与支撑于轮架4的扭力管6传动连接,扭力管6与通过内外轴承7、10装在电机壳体外的轮毂9内端连接,电机2的外端通过制动装置1与轮毂9的外端等衔接构成外密封结构;轮毂9的外圆两端分别套装具有楔形收口的内轮辋5外端和外轮辋12内端,轮毂9的外圆内端具有与内轮辋5外端楔形收口相配的楔形止口,轮毂9的外圆外端装有与外轮辋12内端楔形收口相配的楔形压环11,楔形压环11的外端装有将其压在轮毂9端面、进而借助轮毂9外圆两端与内、外轮辋的楔形结构以及夹持在内、外轮辋之间的隔环8,使之相互固连。这种现有技术的优点是轮毂与两侧轮辋通过隔环和压圈借助一侧紧固件一次性紧固,并且相互之间通过楔形斜面契紧,因此固连结构简单紧凑,径向承载力强。但实践证明,随着自卸车车辆吨位的不断提高,其多个贴合面依靠摩擦力传递扭矩的结构容易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打滑现象,导致故障。
检索发现,通过PCT进入中国的201280012998.6号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在非公路用运载工具上使用的轮组件,包括:围绕内部容积沿轴向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的大体圆柱形轮毂【22】;固定到所述轮毂的所述第二端上的毂转接器【72】,所述毂转接器包括外周台肩【102】,所述外周台肩【102】具有沿轴向朝向从所述第二端延伸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的第一台肩表面【104】;在所述第一台肩表面【104】处安装到所述毂转接器【72】的所述外周台肩上的第一轮圈【12a12b】;大体圆柱形轮架【18】,其限定轮轴线,并且沿着所述轮轴线从安装凸缘【26】延伸到毂端;以及围绕所述轮架【18】而安装且与所述轮架同轴的大体圆柱形扭矩管【20】,所述扭矩管【20】从所述轮架【18】的所述安装凸缘附近的环形齿轮延伸到所述轮架的所述毂端附近的毂凸缘【38】;其中,所述轮毂【22】的所述第一端栓接到所述扭矩管【20】的所述毂凸缘【38】上,而所述轮毂【22】的所述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轮架【18】的所述毂端旁边(【】中为该专利文献标注的零件号)。该技术方案的轮毂分别通过螺栓与两侧的轮辋连接,因此克服了主要依靠贴合面摩擦力传递扭矩易打滑的缺陷,但需要增设毂转接器,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实质上依然主要靠夹紧产生的摩擦力传递,不够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打滑现象,并且结构简单的轮边驱动装置。
分析可知,上述现有技术出现打滑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轮毂9与内轮辋5、外轮辋12之间的夹紧固连完全依赖楔形压环11的紧固件,因此轮毂9楔形止口、楔形压环11以及内轮辋5、外轮辋12对应部位的倾角制造精度和楔形压环11轴向长度S的制造精度均直接影响夹紧固连作用力,其相互之间构成的复杂尺寸链关系对制造公差的分配十分严苛,理论上要求的制造精度实际难以达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50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动力变速器和混合动力车辆
- 下一篇:一种汽车格栅、汽车格栅控制方法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