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精确识别新霉素的单链抗体关键序列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6323.8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3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方雨;张改平;赵东;冯华;牛艳;郝俊芳;杨继飞;邓瑞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G01N33/68 |
代理公司: | 41122 郑州市华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爱军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霉素 单链抗体 多肽 虚拟 分子对接技术 定量和定性 靶标蛋白 多肽配体 关键序列 结合能力 结合试验 晶体结构 抗菌药物 抗原检测 快速检测 多肽库 抗原 亲和力 靶标 可用 搜寻 筛选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确识别新霉素的单链抗体关键序列及应用,属于抗菌药物抗原检测领域。本发明借助于分子对接及虚拟筛选技术,在新霉素单链抗体晶体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搜寻虚拟多肽库中与靶标蛋白结合模式与亲和力最佳的多肽配体,其多肽序列为LSEDYEDY和VLDSDGK。通过ELISA结合试验结果表明,新霉素单链抗体能够与相应靶标抗原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借助本发明设计而成的多肽,可用于对新霉素抗原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快速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霉素单链抗体的序列及其应用,属于抗菌药物抗原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特异性单链抗体,不依赖细胞融合和动物免疫就可以得到抗体,表达纯化后ELISA鉴定抑制效果,试验周期短。通过与Internet上的NCBI DNA数据库相联,用SWISS-MODEL软件对scFv基因序列进行同源建模,分析其结构。
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研究多肽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技术手段。这一技术主要是运用计算机快速运算实现多肽与相应靶标蛋白在空间构象上的对接,将虚拟多肽数据库中的分子逐一与靶标蛋白晶体结构的特定活性位点进行对接,通过计算机快速运算并不断调整多肽与靶标蛋白结合的位置、构象、分子内部可旋转键的二面角和靶标蛋白的氨基酸残基侧链和骨架,寻找多肽分子与靶标蛋白在空间结构上的最佳构象,并预测两者之间的结合模式与亲和力,通过评分值挑选出接近天然构象的与靶标蛋白亲和力最佳的多肽配体的一种理论模拟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新霉素是一类化学合成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新霉素的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结核杆菌、抗酸菌等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作为一种常用兽药,常用于抑制畜禽的细菌性胃肠道感染。随着新霉素在国内外养殖业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其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问题也日益突出,有必要进一步对其加强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借助于分子对接及虚拟筛选技术,在新霉素单链抗体晶体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搜寻虚拟多肽库中与靶标蛋白结合模式与亲和力最佳的多肽配体,其多肽序列为LSEDYEDY和VLDSDGK。通过ELISA结合试验结果表明,新霉素单链抗体能够与相应靶标抗原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由此证明,借助本发明设计而成的多肽,可用于对新霉素抗原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快速检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精确识别新霉素的单链抗体关键序列及应用为LSEDYEDY和VLDSDGK。
所述的精确识别新霉素的单链抗体关键序列及应用,包括以所述的多肽序列为核心,任何对该多肽序列所进行的相应调整或修饰;修饰材料包括但不限制于纳米材料、荧光材料、酶类、生物素及特定的蛋白质。
所述的精确识别新霉素的单链抗体关键序列及应用在新霉素抗原的鉴定中的应用。
所述的单链抗体关键序列在新霉素抗原的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所述快速检测包括但不局限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所述的单链抗体关键序列在对新霉素抗原进行定量和定性检测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借助于分子对接及虚拟筛选技术,在新霉素单链抗体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搜寻虚拟多肽库中与靶标蛋白结合模式与亲和力最佳的多肽配体,最终得到特异性结合新霉素抗原的多肽序列,其多肽序列为LSEDYEDY(SEQ ID NO.1)和VLDSDGK(SEQ ID NO.2)。经与新霉素抗原进行亲和力鉴定,亲和力较好。
2、由于纯化技术的局限性,针对新霉素的抗体获得很难,本发明设计得到的序列很好地避免了这一难题,实现快速的人工合成,检测成本低廉。
3、本发明设计而成的序列特异性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63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