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弱滩涂地基上回填土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6594.3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7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葛军凯;谭勇锋;周峥栋;徐斌;方靖宇;郭华;廖玉龙;冯仁祥;田效军;王恒宇;扶达鸿;姜维杰;蔡广生;武丙洋;崔鹏程;王希求;吴燕;单立;许卓彦;汪忱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E02D3/10;E02D17/18;E02D19/04 |
代理公司: | 33206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晓燕 |
地址: | 31000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填 毛竹 滩涂地基 施工 回填土 铺设 网格 绑扎 挤淤 铺设土工布 土石方工程 排水明沟 施工领域 施工原则 土方回填 有效减少 承载力 常规的 加强网 土方量 土工布 分层 浮泥 排干 去除 塘渣 填方 围堰 淤泥 积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弱滩涂地基上回填土施工方法,涉及滩涂地基施工领域。在滩涂上回填塘渣时,土方回填过程中由于挤淤效应,会造成实际回填土方量较理论回填方量有成倍增加,产生大量淤泥需要外弃。本方法步骤包括:1)对施工滩涂进行围堰,然后排干积水和去除表层浮泥;2)在填方区内按等间距在纵横两个方向挖排水明沟;3)对施工滩涂铺设土工布;4)在土工布上铺设毛竹条网格,毛竹条之间绑扎牢固;5)在毛竹条网格上铺设毛竹加强网并绑扎固定;6)在毛竹加强网上分层回填铺设土方;7)按照常规的土石方工程施工原则继续回填土方。本方法可有效减少后期回填土方时的大量挤淤,解决了由于软弱滩涂地基承载力低,回填土施工困难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滩涂地基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弱滩涂地基上回填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沿海地区变电站等电力建设工程日益增多,但是沿海、沿江、沿湖地区往往广泛分布着广泛的软弱滩涂地基,其下分布有深厚的软土层,土层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渗透性差,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等不利工程特性。同时由于工程建设需要在滩涂上回填土层,以解决施工机具的行走及场地垫高问题。
如果直接在滩涂上回填塘渣,一方面由于淤泥厚度大,抗剪强度极低,承载力特征值较低,回填过程中机械无法行走,势必用人工搬运,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直接回填后,快速加载容易造成地基失稳破坏。还有土方回填过程中由于挤淤效应,会造成实际回填土方量较理论回填方量有成倍增加,产生大量淤泥需要外弃,不符合环保政策,现场施工管理困难。
因此找到一种在不增加回填土方量,不用预先对滩涂进行预先采取地基处理的回填方法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软弱滩涂地基上回填土施工方法,以解决由于软弱滩涂地基承载力低,回填土施工困难及回填料方量难以控制的难题为目的。为此,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弱滩涂地基上回填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施工滩涂进行围堰,然后排干积水,并去除干净表层浮泥;
2)在场地填方区内按等间距在纵横方向挖明沟用于降水排水,以提高表层淤泥的承载力;
3)对施工滩涂铺设土工布;
4)在土工布上铺设纵横交错的毛竹条网格,毛竹条之间绑扎牢固;
5)在纵横交错的毛竹条网格上铺设毛竹加强网,毛竹加强网与毛竹条之间绑扎固定,使毛竹加强网连接成片;
6)在毛竹加强网上分层回填铺设土方,土方回填时按照从中间往外围的次序回填;
7)按照常规的土石方工程施工原则继续回填土方。
本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后期回填土方时的大量挤淤,降低淤泥层的回填沉降量,连成片的毛竹加强网更加减少了回填土对表层淤泥的挤压,使填土荷载更均匀地分摊到表层淤泥,有效地解决了由于软弱滩涂地基承载力低,回填土施工困难及回填料方量难以控制的难题。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步骤1)中,去除表层浮泥时,利用压力水枪将表层浮泥冲到沟槽中,然后利用泥浆泵将表面浮泥抽到运输船上,将浮泥外运到指定地点堆放。表层浮泥无法承压,通过去除层浮泥,可有效提升滩涂表面的承压能力。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步骤2)中,明沟间距在28-32m之间,明沟宽0.8-1.2m之间。明沟间距及沟宽和沟深需根据具体视场地实际情况和当地降水情况确定具体值,以方便排水的同时有效降低施工工作量。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步骤3)中,所述的土工布顶破强度不小于2.4kN/m2,梯型撕破强度不小于0.45 kN/m2,土工布搭接长度大于1000mm,搭接范围采用机械三道缝接。承压效果好,也便于人员在上面进行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65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