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辐射供冷系统及供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6656.0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7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梁普;苍雪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7/08;F24F11/54;F24F11/64;F24F11/84;F24F12/00;F24F13/22;F24F13/30;F24F140/12;F24F140/20 |
代理公司: | 11717 北京邦创至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吴强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春和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辐射供冷 供水管路 终端 制冷单元 辐射供冷系统 保温水箱 回水管路 冷凝水 制冷 常规空调系统 能源利用效率 进水口连接 节点连通 冷凝水产 一端连接 有效减少 出水口 供水口 循环泵 冷凝 供冷 冷能 水中 空调 节约 能源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辐射供冷系统及供冷方法,其中辐射供冷系统包括空调冷凝水产生源、保温水箱、补偿制冷单元以及辐射供冷终端;所述保温水箱的供水口通过供水管路与辐射供冷终端的进水口连接;辐射供冷终端的出水口与回水管路的一端连接,回水管路的另一端与供水管路上的第一节点连通;所述供水管路上在第一节点和辐射供冷终端之间设置有循环泵和补偿制冷单元;所述补偿制冷单元用于在供水管路中的冷凝水温度无法满足辐射供冷终端制冷需要时对供水管路中的冷凝水进行制冷,本发明可有效减少常规空调系统的容量;可利用冷凝水中蕴含的冷能,节约能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节能、辐射供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辐射供冷系统及供冷方法。
背景技术
办公大楼为保证夏季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均设置有空调系统,末端多采用风机盘管、多联机室内机等,在夏季工作过程中,均会有冷凝水产生,虽通过各种途径集中排放或排至室外,但冷凝水的温度在15~22℃,比室温要低,冷凝水中蕴含的这部分冷能白白浪费掉了;而且根据经验,每1kW冷量1小时约产生0.4~0.8kg的冷凝水,所以在当前节能要求的环境下,这部分可观的冷量若能回收利用,能节省不少的能源。
辐射供冷系统,因其特殊性,采用的是中高温的冷水,一般比房间空气露点温度高2℃,且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5℃,不应小于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房间温度为26℃,湿度为60%时,空气露点温度为17.5℃。而通过控制调节可保证冷凝水温度保持在20℃。若将冷凝水和辐射供冷结合起来,能有效解决空调耗电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辐射供冷系统及供冷方法,从而有效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将空调冷凝水回收处理后,用于辐射供冷系统,实现节能、经济效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辐射供冷系统,其包括:空调冷凝水产生源、保温水箱、补偿制冷单元以及辐射供冷终端;
所述保温水箱通过冷凝水管路与所述空调冷凝水产生源连通,用于接收和存储空调冷凝水产生源所产生的冷凝水;
所述保温水箱的供水口通过供水管路与辐射供冷终端的进水口连接;辐射供冷终端的出水口与回水管路的一端连接,回水管路的另一端与供水管路上的第一节点(优选为三通)连通;
所述供水管路上在第一节点和辐射供冷终端之间设置有循环泵和补偿制冷单元;所述补偿制冷单元用于在供水管路中的空调冷凝水温度无法满足辐射供冷终端制冷需要时对供水管路中的冷凝水进行制冷;
所述供水管路上在第一节点和所述保温水箱之间设置有第六控制阀;所述回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另外,所述供水管路上靠近所述供水口处设置有二次过滤器。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水箱内设置有用于杀菌的紫外线杀菌器。具体而言,紫外线杀菌器设置在保温水箱内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过滤器、除污器和/或综合电子水处理仪。
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器优选为Y形过滤器。
空调冷凝水多是开式系统,容易混入灰尘,并滋生细菌、藻类等,因此在进入保温水箱之前,冷凝水管上可设置过滤器,除污器,或者综合电子水处理仪。为避免二次污染,冷凝水管的末端向下插入保温水箱的冷凝水液面以下且距离保温水箱的底部在设定距离内(例如100-300mm)。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冷凝水产生源为风机盘管、多联机室内机、组合式空调器等空调设备。空调设备上的制冷部件温度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而析出冷凝水,并通过冷凝水管集中汇集到保温水箱中。
其中优选地,冷凝水管路外部包裹有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补偿制冷单元为第一蒸发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66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