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泵站初期雨水处理的改良斜板沉淀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7767.3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6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王芬;王天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张静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泵站 初期 雨水 处理 改良 沉淀 | ||
1.一种用于泵站初期雨水处理的改良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本体、进水区、集泥区、沉淀区和出口区,
所述进水区包括配水槽、穿孔墙和进水孔,在所述沉淀池本体的一侧一体设置所述配水槽,所述配水槽与所述沉淀池本体相连处形成一所述穿孔墙,在所述配水槽的下部的所述穿孔墙上开设有所述进水孔,所述进水孔用于将配水槽与集泥区相连通;
所述集泥区包括集泥斗、排泥孔和排泥管,所述集泥斗设置在所述沉淀池本体内,所述集泥斗的最高处位于所述进水孔的下方,在所述沉淀池本体上开设有所述排泥孔,所述排泥管一体设置在所述排泥孔上;
所述沉淀区包括阻流板和斜板,所述阻流板和所述斜板均设置在所述沉淀池本体内,所述阻流板水平方向平行安装在所述沉淀池本体内壁上,位于底端的所述阻流板安装在所述进水孔的上方,所述斜板平行排列在所述阻流板之间,所述斜板与水平方向所夹锐角的角度为40-60°;
所述出口区包括集水槽和淹没孔口,在所述沉淀池本体顶端外侧一体设置所述集水槽,所述集水槽通过开设在所述沉淀池本体的池壁上的淹没孔口与所述沉淀池本体相连通,在所述集水槽的底端开设有贯穿集水槽槽壁的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泵站初期雨水处理的改良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沉淀池还包括自吸泵和流量计,所述自吸泵通过进水管路与所述配水槽的底端相连通,在所述进水管路上设置所述流量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泵站初期雨水处理的改良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槽的高度为所述沉淀池本体高度的1/5-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泵站初期雨水处理的改良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板之间的距离为80-1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泵站初期雨水处理的改良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的长度为1.2-1.5m,所述斜板与水平方向所夹锐角的角度为50-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泵站初期雨水处理的改良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泥斗与水平方向所夹锐角的角度为30-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泵站初期雨水处理的改良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的数量为3-6个。
8.一种用于泵站初期雨水处理的改良斜板沉淀池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雨水经自吸泵打入沉淀池本体前的配水槽中,经穿孔墙上的进水孔进入沉淀池本体的底端,雨水中的受到絮凝作用而产生的污染物受到重力作用汇集到集泥斗的最底端,通过定时开启的排污管排出沉淀池本体外,雨水流经阻流板-斜板后经过淹没孔口进入集水槽,从出水口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泵站初期雨水处理的改良斜板沉淀池在雨水处理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经过斜板沉淀池处理后的雨水,其中,固体悬浮物(SS)的浓度为96-315mg/L,去除率为62-89%;化学需氧量(COD)的浓度为175-203mg/L,去除率为46-54%;总氮(TN)的浓度为32.6-49.8mg/L,去除率为25-52%;总磷(TP)的浓度为0.38-1.02mg/L,去除率为79-9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776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