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球形机器人柔软指尖结构的整体刚度及接触力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88292.X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0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贾文川;林阁淇;孙翊;蒲华燕;马书根;袁建军;柳杨;鲍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曹鹏飞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球形 机器人 柔软 指尖 结构 整体 刚度 接触 计算方法 | ||
1.一种半球形机器人柔软指尖结构的整体刚度及接触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球形机器人柔软指尖结构包括弹性半球体和硬质底板;
所述弹性半球体,是形状为正半球形状的整块柔软材料,其材料弹性模量为E,球体半径为R,其底面为圆形,圆心标记为o;所述弹性半球体,具有良好的可压缩性和可恢复性;
所述硬质底板,为刚性薄板结构,且薄板平面的形状完全包络所述弹性半球体的底面;所述硬质底板,与所述弹性半球体的底面固连,为所述弹性半球体的整块柔软材料提供支撑;
所述半球形机器人柔软指尖结构,通过所述硬质底板与其它运动机构连接,进而通过所述其它运动机构的运动,带动自身运动;
所述半球形机器人柔软指尖结构,其弹性半球体在与硬质物件接触时发生变形,并与所述硬质物件间沿硬质物件的表面紧密贴合,形成接触面,将所述硬质物件的表面定义为载荷面;
所述载荷面为平面时,则所述接触面的形状为圆形,接触面在所述弹性半球体的底面的投影为椭圆投影面;所述椭圆投影面的形状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中心标记为o1,将的方向设置为所述半球形机器人柔软指尖结构的X轴正向;将垂直于所述弹性半球体的底面,且经过o的轴线设置为所述半球形机器人柔软指尖结构的Z轴,所述Z轴的正向为从o指向所述弹性半球体的方向;将与XoZ平面垂直,并经过o的轴线标记为Y轴;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弹性半球体未变形前的半球表面间,沿球体径向的间距,定义为最大径向位移量,记为s;所述载荷面与所述弹性半球体的底面间的相对偏角,定义为载荷面倾角,记为θ;所述X轴在XoY平面中逆时针旋转的转角,定义为水平考察角,记为α;所述X轴在XoY平面中逆时针旋转α形成的新轴线标记为X′轴;
所述半球形机器人柔软指尖结构,其沿Z轴方向的刚度定义为垂向刚度,记为Kv,其沿Z轴方向的弹性力定义为垂向接触力,记为Fv,其沿X′轴方向的刚度定义为水平刚度,记为Kh,α,其沿X′轴方向的弹性力定义为水平接触力,记为Fh,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压缩性,是指所述弹性半球体在受压时,所述弹性半球体的表面中未与载荷面接触的部分不发生明显变形;
所述可恢复性,是指所述接触面因载荷减小或载荷方向变化而发生变化时,所述弹性半球体的相关部分实时复原为原先形状;当所述载荷面完全离开所述弹性半球体后,所述弹性半球体恢复为正半球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弹性半球体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球体半径R;
获取所述载荷面倾角θ,实时计算得到所述垂向接触力Fv;
获取所述载荷面倾角θ与水平考察角α,计算水平刚度Kh,α,进而实时计算得到所述水平接触力Fh,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刚度Kh,α,为所述半球形机器人柔软指尖结构沿所述X′轴方向的弯曲刚度,其值为
所述水平接触力Fh,α,其值为
其中,sh,α为沿X′方向的位移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水平考察角α的值为0时,所述水平刚度Kh,α的值为
即当α=0时,水平刚度Kh,α与所述载荷面倾角θ无关,只与所述最大径向位移量s有关;
当所述水平考察角α的值为0时,所述水平接触力Fh,α的值为
其中,sh为沿X轴方向的位移量,且s、sh、sh,α相互间的关系为s=sh·sinθ=sh,α·sinθ·cos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829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