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带连铸生产30CrMo热轧钢板/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88785.3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25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春;方园;张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22;C21D8/02;B22D1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带连铸 生产 30 crmo 热轧 钢板 方法 | ||
一种薄带连铸生产30CrMo热轧钢板/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冶炼,所述30CrMo热轧钢板/带的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 0.24‑0.34%,Si 0.1‑0.5%,Mn 0.6‑1.5%,P≤0.03%,S≤0.007%,Cr 0.80‑1.50%,Mo 0.10‑0.30%,N 0.004‑0.010%,Als0.001%,总氧[O]T 0.007‑0.020%,Mn/S250;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杂质;通过双辊薄带连铸形成1.5‑3mm厚的铸带,结晶辊直径在500‑1500mm,开浇温度为1580‑1610℃,浇铸速度60‑150m/min,使铸带表面形成100‑300nm厚度的细晶层;2)连铸;3)下密闭室保护,下密闭室通非氧化性气体保护铸带;4)在线热轧;5)轧后冷却;6)卷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连铸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带连铸生产30CrMo热轧钢板/带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薄带钢大都是由厚达200-250mm的铸坯经过多道次连续轧制生产出来的,传统热轧工艺流程是:连铸+铸坯再加热保温+粗轧+精轧+冷却+卷取,即首先通过连铸得到厚度为200mm左右的铸坯,对铸坯进行再加热并保温后,再进行粗轧和精轧,得到厚度一般大于2mm的钢带,最后对钢带进行层流冷却和卷取,完成整个热轧生产过程。如果要生产厚度小于2.0mm(含)的钢带,则难度相对较大,通常要对热轧钢带进行后续冷轧以及退火来完成;且工艺流程长、能耗高、机组设备多、基建成本高,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流程是:连铸+铸坯保温均热+热连轧+冷却+卷取。该工艺与传统工艺的主要区别是:薄板坯工艺的铸坯厚度大大减薄,为50-120mm,由于铸坯薄,铸坯只要经过1~2道次粗轧(铸坯厚度为70-90mm时)或者不需要经过粗轧(铸坯厚度为50mm时),而传统工艺的连铸坯要经过反复多道次轧制,才能减薄到精轧前所需规格;而且薄板坯工艺的铸坯不经冷却,直接进入均热炉进行均热保温,或者少量补温,因此薄板坯工艺大大缩短了工艺流程,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投资,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但薄板坯连铸连轧由于较快的冷速会导致钢材强度提高,屈强比提高,从而增加轧制载荷,使得可经济地生产热轧产品的厚度规格也不可能太薄,一般为≥1.5mm,参见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610123458.1,CN200610035800.2以及CN200710031548.2。
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无头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简称:ESP),是在上述半无头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改进工艺,ESP实现了板坯连铸的无头轧制,取消了板坯火焰切割和起保温均热、板坯过渡作用的加热炉,整条产线长度大大缩短到190米左右。连铸机连铸出来的板坯厚度在90-110mm,宽度在1100-1600mm,连铸出来的板坯通过一段感应加热辊道对板坯起到保温均热的作用,然后再依次进入粗轧、精轧、层冷、卷取工序得到热轧板。这种工艺由于实现了无头轧制,可以得到最薄0.8mm厚度的热轧板,拓展了热轧板的规格范围,再加上其单条产线产量可达220万t/年规模。目前该工艺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推广,目前世界上已有多条ESP产线在运营生产。
比薄板坯连铸连轧更短的工艺流程是薄带连铸连轧工艺,薄带连铸技术是冶金及材料研究领域内的一项前沿技术,它的出现为钢铁工业带来一场革命,它改变了传统治金工业中钢带的生产过程,将连续铸造、轧制、甚至热处理等整合为一体,使生产的薄带坯经过一道次在线热轧就一次性形成薄钢带,实现薄钢带产品的“一火成材”,大大简化了生产工序,缩短了生产周期,其工艺线长度仅50m左右;设备投资也相应减少,产品成本显著降低,是一种低碳环保的热轧薄带生产工艺。双辊薄带连铸工艺是薄带连铸工艺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世界上唯一实现产业化的一种薄带连铸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87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马氏体钢带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强薄规格高耐蚀钢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