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凝胶注模成型ITO靶材坯体的方法及ITO靶材坯体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9265.4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6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力文;孙剑伟;王博华;李信言;宋继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35/634 | 分类号: | C04B35/634;C04B35/626;C04B35/622;C04B35/457;C04B35/01 |
代理公司: | 61200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鹏威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坯体 有机单体 预混液 浆料 凝胶注模成型 交联剂 球磨 蒸馏水混合 分散剂 引发剂 质量比 催化剂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凝胶注模成型ITO靶材坯体的方法及ITO靶材坯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有机单体、交联剂和蒸馏水混合得到预混液;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预混液的pH值调节为10;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得到的预混液与ITO粉末在球磨仪中球磨,并加入分散剂、引发剂和催化剂,混合均匀后制得浆料;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得到的浆料注入模具中,干燥,得到坯体;其中,有机单体的质量占ITO粉末质量的1%~4%,有机单体的质量与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5:1至25:1,浆料的固相含量为80%‑85%,干燥温度为55‑65℃。本发明能解决凝胶注模成型ITO靶材坯体易出现严重开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凝胶注模成型ITO靶材坯体的方法及ITO 靶材坯体。
背景技术
凝胶注模成型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初问世,由美国橡树岭国家试验室的多位研究人员发明。这是一种把陶瓷粉末成型与高分子化学相结合的原位成型技术,所制备的陶瓷坯体强度很高,能直接进行机械加工,所用添加剂可全部是有机物,烧结后无杂质残留。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某些单一组份陶瓷、多组分陶瓷、多孔陶瓷、梯度陶瓷等材料的成型。
目前研究和使用最多的是以丙烯酰胺为单体的凝胶注模体系,丙烯酰胺有较强的神经毒性。随着对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影响因素认识的加深,为降低单体毒性,研究者又开发了以甲基丙烯酰胺为单体的低毒体系。但不论是丙烯酰胺还是甲基丙烯酰胺单体体系,在凝胶化(干燥固化) 过程中坯体均易出现严重开裂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凝胶注模成型ITO靶材坯体的方法及ITO 靶材坯体,其目的在于提出一套制备均匀完好ITO坯体的方法,解决凝胶注模成型ITO靶材坯体易出现严重开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凝胶注模成型ITO靶材坯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有机单体、交联剂和蒸馏水混合得到预混液;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预混液的pH值调节为10;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得到的预混液与ITO粉末在球磨仪中球磨,并加入分散剂、引发剂和催化剂,混合均匀后制得浆料;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得到的浆料注入模具中,干燥,得到坯体;
其中,有机单体的质量占ITO粉末质量的1%~4%,有机单体的质量与交联剂的质量比为 15:1至25:1,浆料的固相含量为80%-85%,干燥温度为55-65℃。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单体为甲基丙烯酰胺,所述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所述分散剂为聚丙烯酸铵,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所述催化剂为四甲基乙二胺。
进一步地,所述聚丙烯酸铵质量占ITO粉末质量的1.2%,过硫酸铵占ITO粉末质量的0.1%,四甲基乙二胺占ITO粉末质量的0.01%。
进一步地,有机单体的质量占ITO粉末质量的1%,有机单体的质量与交联剂的质量比为 20:1,浆料的固相含量为80%。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向预混液中滴加氨水,边滴加边搅拌。
进一步地,所述球磨仪包括球磨罐,所述球磨罐的出料口连接有一个筛子,浆料通过筛子进行出料;所述筛子中心上端面连接有一个中心柱,所述中心柱相对于所述筛子能够转动,所述中心柱四周设置有多个刷条,所述刷条长度大于球磨罐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筛子的目数为1000-2500。
一种ITO靶材坯体,应用上述一种凝胶注模成型ITO靶材坯体的方法制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92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