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含磺化聚乙烯醇和聚乙二醇的智能控湿阻隔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90152.6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81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杨;郑萃;宋建会;唐毓婧;姚雪容;潘国元;刘轶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J9/36 | 分类号: | C08J9/36;C09D129/04;C09D171/02;C09D7/61;C09D7/63;B65D65/40;B65D81/24;C08L23/12;C08L2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鲜莹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含 磺化 聚乙烯 醇和 聚乙二醇 智能 阻隔 复合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包含磺化聚乙烯醇和聚乙二醇的智能控湿阻隔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薄膜包括基层和附加层,其中,所述基层为一层或两层结构,所述附加层存在于基层的一侧或者同时存在于基层的两侧;
所述基层为多孔薄膜,基层的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二醇酯、聚己内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附加层包含磺化聚乙烯醇和聚乙二醇,以及任选的抗菌剂;
以所述附加层的单层总重量为基准,其中所述磺化聚乙烯醇的含量为50~99wt%;所述聚乙二醇的含量为1~5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湿阻隔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附加层的单层总重量为基准,其中所述磺化聚乙烯醇的含量为66~98wt%;所述聚乙二醇的含量为2~34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湿阻隔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附加层的单层总重量为基准,其中所述抗菌剂的含量为0~20wt%。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控湿阻隔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菌剂的含量为0.1~10w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湿阻隔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附加层为交联结构,附加层的凝胶含量为75~95wt%。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控湿阻隔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
附加层的凝胶含量为80~90w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湿阻隔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磺化聚乙烯醇的离子交换容量为0.5~2.5mmol/g。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控湿阻隔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磺化聚乙烯醇的离子交换容量为0.75~2.0mmol/g。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湿阻隔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1000~10000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控湿阻隔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5000~5000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湿阻隔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磺化聚乙烯醇由聚乙烯醇与浓硫酸进行反应制得,其中所述聚乙烯醇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500000;醇解度为70~10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智能控湿阻隔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乙烯醇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200000;醇解度为88~99%。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湿阻隔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菌剂为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钛、纳米银、纳米铜、丝胶、季铵盐、羟苯甲酯、山梨酸钾、壳聚糖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湿阻隔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层多孔薄膜的孔径为0.02~10微米;孔隙率为30~8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智能控湿阻隔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层多孔薄膜的孔径为0.05~5微米;孔隙率为40~70%。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湿阻隔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层的厚度为5~1000微米;所述附加层的厚度为0.5~10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015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