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振降冲击蜂窝阻尼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90768.3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1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吉利;罗元易;肖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振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12 | 分类号: | B32B3/12;B32B3/08;B32B15/18;B32B15/20;B32B15/01;B32B9/00;B32B9/04;B32B27/00;B32B15/08;B32B7/12;B32B37/06;B32B37/10;B32B37/12 |
代理公司: | 35222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杨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芯 颗粒阻尼 外包层 阻尼颗粒 粘胶层 阻尼板 空腔 蜂窝 蜂窝夹层结构 微重力状态 减振降噪 减振效果 建筑领域 结构稳固 完全封闭 粘连 减振 填装 填充 制备 航天 封闭 自由 | ||
1.一种减振降冲击蜂窝阻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多个空腔的蜂窝芯;
分别用于封闭所述蜂窝芯的两端面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
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蜂窝芯之间的第一粘胶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蜂窝芯之间的第二粘胶层;
至少一个安装在所述蜂窝芯空腔内的颗粒阻尼元件,所述颗粒阻尼元件包括完全封闭的外包层以及自由填充在所述外包层内的阻尼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降冲击蜂窝阻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颗粒在所述外包层内的填充率为30%~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降冲击蜂窝阻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阻尼元件的外包层与所述第一粘胶层、第二粘胶层的接触位置部分或全部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降冲击蜂窝阻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层包括刚性外壳和/或柔性外壳,所述刚性外壳的材质为耐高温金属或耐高温硬质高分子材料,所述柔性外壳为软质高分子膜材或布材,所述外包层的壁厚为0.1~2mm,所述颗粒阻尼元件的高度为3~5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降冲击蜂窝阻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层包括刚性的第一外包结构和自由填充在所述第一外包结构内的多个柔性的第二外包结构,所述阻尼颗粒自由填充在所述第二外包结构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降冲击蜂窝阻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芯中填充有多个所述颗粒阻尼元件,多个所述颗粒阻尼元件呈正多边形阵列,相邻两个所述颗粒阻尼元件至少间隔一个所述空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降冲击蜂窝阻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的材质为铝合金或碳纤维复合材料,厚度为0.1~1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降冲击蜂窝阻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芯的空腔截面为正多边形或圆形,壁厚为0.03~0.1mm,正多边形空腔的空腔边长为2~10mm,圆形空腔的直径为4~3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降冲击蜂窝阻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阻尼元件与待减振结构的振动波谐振,形成具有频带特性的共振单元。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减振降冲击蜂窝阻尼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面板上形成所述第一粘胶层后,置于模具中;
将所述蜂窝芯置于所述第一粘胶层上,热压固定所述蜂窝芯和所述第一面板;
将所述颗粒阻尼元件预埋至固定有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蜂窝芯的空腔中;
在所述第二面板上形成第二粘胶层后,与填充有所述颗粒阻尼元件的所述蜂窝芯热压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振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振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076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