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相变蓄能的地源热泵供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92542.7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37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曙光;穆世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民利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1/02 | 分类号: | F24D11/02;F24D19/06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付长杰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大兴区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相变 蓄能 源热泵 供热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相变蓄能的地源热泵供热装置,包括地源热泵装置、地热吸收装置与多个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地源热泵装置的上部与供热水管的一端相连,热水管的末端与收集管的一端相连,收集管的末端与地热吸收装置的一端相连,地热吸收装置的另一端通过排出管与地源热泵装置的中部相连;多个散热装置分别通过传导管与供热水管和收集管并联,所有传导管均与供热水管和收集管相通且每个传导管上均安装有水泵;地热吸收装置设置在地下地热吸收区内;地源热泵装置设置在地上,散热装置设置在待用热区域。该装置具备整个过程节能环保、循环再次注入时水温稳定、供热部分可拆解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相变蓄能的地源热泵供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相变材料是指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转变物质状态的过程称为相变过程,此过程中相变材料将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地源热泵已成功利用地下水、江河湖水、水库水、海水、城市中水、工业尾水、坑道水等各类水资源以及土壤源作为地源热泵的冷、热源,通过地源热泵进行供热取暖,可以有效减少耗能;而现有的供热装置整个供暖过程不够环保、对于再次输入的需加热的水的温度控制不够稳定、并且其中的供热装置部分的拆解较为不便,不利于清理,为此,设计一种采用相变蓄能的地源热泵供热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相变蓄能的地源热泵供热装置,具备整个过程节能环保、循环再次注入时水温稳定、供热部分可拆解优点,解决了供热装置供暖过程不够环保、对于再次输入的需加热的水的温度控制不够稳定、并且其中的散热装置部分的拆解较为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具备整个过程节能环保、散热后的水可自然初步加热、循环再次注入时水温稳定、供热部分可拆解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相变蓄能的地源热泵供热装置,包括地源热泵装置、地热吸收装置与多个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地源热泵装置的上部与供热水管的一端相连,热水管的末端与收集管的一端相连,收集管的末端与地热吸收装置的一端相连,地热吸收装置的另一端通过排出管与地源热泵装置的中部相连;多个散热装置分别通过传导管与供热水管和收集管并联,所有传导管均与供热水管和收集管相通且每个传导管上均安装有水泵;地热吸收装置设置在地下地热吸收区内;地源热泵装置设置在地上,散热装置设置在待用热区域;
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若干组散热板、热水管和支撑柱,若干组散热板阵列安装在热水管和支撑柱上;所述散热板包括第一半板、第二半板和多个安装结构,第一半板通过多个安装结构可插拔地与第二半板相连;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与第二半板的插口配合的插入杆、与第二半板的限位槽配合的限位柱、限位底盘与压缩弹簧;插入杆安装在第一半板与第二半板相连的一侧,插入杆末端的底部安装有限位柱,限位柱的末端安装有限位底盘,压缩弹簧设置于限位底盘的下端,压缩弹簧与限位底盘均可活动插接于第二半板的限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半板与第二半板相互连接的一侧对应热水管与支撑柱的位置开设有半圆柱形的槽,热水管与支撑柱的外表面与第一半板以及第二半板半圆柱形的槽贴合。
优选的,所述地热吸收装置采用呈S型弯曲埋设地下的热源传输管,热源传输管的周围设有地热吸收区。
优选的,所述地源热泵装置包括冷水箱、固定设置于冷水箱上的加热水箱、第一热泵和第二热泵,冷水箱一侧的下部通过连通水管与加热水箱相连,连通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热泵,第一热泵安装在加热水箱顶部;加热水箱上安装有与供热水管相连的热水排出管,热水排出管上安装有第二热泵,第二热泵安装在加热水箱顶部;冷水箱相对于连通水管的另一侧设置有循环管口,循环管口与排出管相连通;冷水箱内呈阵列排布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蓄热块,蓄热块的内部填充有相变填充料。
优选的,所述蓄热块的内部填充有相变填充料,蓄热块的外表面呈波纹形状。
优选的,所述冷水箱为箱体结构,冷水箱的内壁包覆有隔热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民利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民利储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25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