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烧锅炉的燃尽风送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93714.2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5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宁志;何金龟;王存新;李鹏;郝伟阳;陈永龙;丁宜;周权;王小华;陈宝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庆皖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L9/02 | 分类号: | F23L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施敬勃 |
地址: | 246003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 锅炉 燃尽风 送风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烧锅炉的燃尽风送风装置,该燃尽风送风装置包括燃尽风风筒,燃尽风风筒包括外二次风风筒和内二次风风筒,外二次风风筒的外周面开设有外二次风进风口;导流部,导流部环绕外二次风风筒;侧板,侧板环绕外二次风风筒,侧板与导流部相对设置在外二次风进风口的两侧,侧板与导流部之间形成外二次风聚风通道,在靠近外二次风进风口的方向上,外二次风聚风通道呈渐缩结构;多个导流叶片,多个导流叶片分别与导流部和侧板固定连接,多个导流叶片沿着外二次风风筒的周向间隔分布。该燃尽风送风装置,增大了相应区域燃尽风的风量,使相应区域受热面的壁温降低,超温爆管问题减少,提高了燃烧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烧锅炉的燃尽风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国家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的背景下,环保排放标准逐步提高。燃煤电厂为了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燃烧锅炉普遍采用分级燃烧方式。
通常在燃烧锅炉的燃烧器层往上一定距离增加多组燃尽风风筒,该燃尽风风筒包括外二次风风筒和内二次风风筒,外二次风风筒套装于内二次风风筒上,外二次风风筒与内二次风风筒之间形成的空腔为外二次风通道,内二次风风筒的内腔为内二次风通道。
虽然各燃尽风风筒的结构与尺寸相同,但是由于燃尽风风筒在风箱内的位置不同,造成局部区域的燃尽风量不足,导致相应的受热面壁温较高,使得超温爆管问题频发,以至于降低了燃烧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烧锅炉的燃尽风送风装置,以提升燃烧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燃烧锅炉的燃尽风送风装置,包括:
燃尽风风筒,所述燃尽风风筒包括外二次风风筒和内二次风风筒,所述外二次风风筒套装在所述内二次风风筒上,所述外二次风风筒的内壁与所述内二次风风筒的外壁之间形成外二次风通道,所述外二次风风筒的外周面开设有外二次风进风口,所述外二次风进风口与所述外二次风通道相连通;
导流部,所述导流部环绕所述外二次风风筒;
侧板,所述侧板环绕所述外二次风风筒,所述侧板与所述导流部相对设置在所述外二次风进风口的两侧,所述侧板与所述导流部之间形成外二次风聚风通道,在靠近所述外二次风进风口的方向上,所述外二次风聚风通道呈渐缩结构;
多个导流叶片,多个所述导流叶片分别与所述导流部和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导流叶片沿着所述外二次风风筒的周向间隔分布。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燃尽风送风装置中,导流部与侧板均环绕外二次风风筒设置,并且导流部与侧板相对设置在外二次风进风口的两侧。多个导流叶片沿着外二次风风筒的周向间隔分布,并且分别与导流部和侧板固定连接。侧板与导流部形成外二次风聚风通道,在靠近外二次风进风口的方向上,该外二次风聚风通道呈渐缩结构,其使得进入外二次风通道的外二次风更多,因此增大了相应区域燃尽风的风量,使相应区域受热面的壁温降低,超温爆管问题减少,提高了燃烧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燃尽风送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包含图1所示燃尽风送风装置的风箱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庆皖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安庆皖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37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烧锅炉的风箱
- 下一篇:用于燃气涡轮点火器的电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