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IPv6的无IP网络通信方法及其电子设备、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94818.5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9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白建;马星星;齐振华;范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瑞思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闫家伟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ipv6 ip 网络 通信 方法 及其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Pv6的无IP网络通信方法及其电子设备、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依次连接的管理平台网络设备、被管理网络设备和下行网络设备,被管理网络设备执行通信方法时包括:发送ICMPv6邻居请求帧至管理平台网络设备;接收ICMPv6邻居通告帧;发送第一网络数据帧至管理平台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数据帧,根据预设规则判断第二网络数据帧的状态,若为第一状态,构建被管理网络设备的预设结构应答数据帧并发送至管理平台网络设备,若为第二状态,将第二网络数据帧发送至下行网络设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IPv6的无IP网络通信方法,被管理网络设备通过借用下行网络设备的MAC地址和IPv6地址实现与管理平台网络设备的网络通信,被管理网络设备在网络拓扑中完全透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IPv6的无IP网络通信方法及其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网络架构中,网络的连接、信息的交互以及网络中的监控和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络设备之间的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可见,目前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管理都是建立在IP之上,即要对被管理的设备配置IP地址。
然而,有些特殊网络设备本身不能拥有MAC地址和IP地址,对于这些设备仅仅因为需要管理它,而为其分配IP地址是对IP资源浪费,增加了网络拓扑复杂性,IP地址的存在使网络设备无法实现真正的透明设备,增加了网络设备遭受网络攻击的风险,同时,很难实现远距离管理。对于这些网络设备到达设备现场进行维护,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网络设备的现场维护越来越困难,成本也越来越高。目前网络上主要是以IPv4主,无IP网络通信大多基于IPv4实现,但随着IPv4资源即将耗尽,下一代物联网解决方案IPv6的成熟,运营商及各大网站对IPv6的支持和完善,IPv6将很快进入生活中各个网络应用环境,并逐渐实现“IPv6 Only”。
目前,基于IPv6的无IP网络通信尚未普及,急需设计基于IPv6的无IP网络通信方法,实现网络设备的远距离管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IPv6的无IP网络通信方法及其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IPv6的无IP网络通信方法,包括依次连接的管理平台网络设备、被管理网络设备和下行网络设备,所述被管理网络设备为没有配置IPv6地址和MAC地址的网络设备,所述被管理网络设备执行所述通信方法时包括:
发送ICMPv6邻居请求帧至所述管理平台网络设备,所述ICMPv6邻居请求帧是根据所述管理平台网络设备的IPv6地址、所述下行网络设备的IPv6地址和所述下行网络设备的MAC地址构建的;
接收ICMPv6邻居通告帧,所述ICMPv6邻居通告帧是所述管理平台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ICMPv6邻居请求帧后发送至所述被管理网络设备的;
接收到所述ICMPv6邻居通告帧后发送第一网络数据帧至所述管理平台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网络数据帧包括被管理网络设备状态信息;
接收第二网络数据帧,根据预设规则判断所述第二网络数据帧的状态,若所述第二网络数据帧的状态为第一状态,构建所述被管理网络设备的预设结构应答数据帧,并将所述预设结构应答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管理平台网络设备,若所述第二网络数据帧的状态为第二状态,则将所述第二网络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下行网络设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发送ICMPv6邻居请求帧至所述管理平台网络设备,包括:
获取第三网络数据帧,从所述第三网络数据帧中获取所述下行网络设备的MAC地址和所述下行网络设备的IPv6地址;
根据所述下行网络设备的MAC地址和所述下行网络设备的IPv6地址,以及所述管理平台网络设备的预设IPv6地址构建所述被管理网络设备的ICMPv6邻居请求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瑞思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瑞思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48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