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及废气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95114.X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3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牟洪祥;唐诗雅;刘英杰;陶彬;王世强;关银霞;李栖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5H1/24 | 分类号: | H05H1/24;B01D5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健;刘虎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体 发生 装置 废气 处理 系统 | ||
1.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低压端放电管(1)和至少一个高压端放电管(2),所述低压端放电管(1)和所述高压端放电管(2)均包括电极及罩在电极上的绝缘管体(11),所述电极从所述绝缘管体(11)的一端外露;
设置在相对的两端的低压端绝缘板(3)和高压端绝缘板(4),所述低压端绝缘板(3)和所述高压端绝缘板(4)上分别设置有交错布置的通孔和盲孔,每个所述低压端放电管(1)的具有电极的一端穿过所述低压端绝缘板(3)的通孔,另一端插入所述高压端绝缘板(4)的盲孔内,每个所述高压端放电管(2)具有电极的一端穿过所述高压端绝缘板(4)的通孔,另一端插入所述低压端绝缘板(3)的盲孔内;
低压端盖板(5),所述低压端盖板(5)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低压端绝缘板(3)上,所述低压端放电管(1)的具有电极的端部顶在所述低压端盖板(5)上,且设置所述低压端放电管(1)的电极能够接地;
高压端盖板(6),所述高压端盖板(6)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高压端绝缘板(4)上,所述高压端放电管(2)的具有电极的端部顶在所述高压端盖板(6)上,且设置所述高压端放电管(2)的电极能够连接至高压接线端子(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端盖板(5)为金属材质,所述低压端放电管(1)通过端部的电极顶在所述低压端盖板(5)上以通过所述低压端盖板(5)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端盖板(5)上设置有低压端盲孔(51),所述低压端放电管(1)具有电极的端部插在所述低压端盲孔(51)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端盖板(5)通过金属螺钉(10)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低压端绝缘板(5)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端盖板(6)为绝缘材质,所述高压端盖板(6)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高压端放电管(2)的电极接触的金属导电部件,所述金属导电部件与所述高压接线端子(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端盖板上设置有高压端盲孔(61),所述高压端放电管(2)的具有电极的端部插在所述高压端盲孔(61)中;
所述金属导电部件为所述高压端盖板(6)内设置的金属片(7),所述高压端盲孔(61)的底部连通至所述金属片(7),所述高压端放电管(2)端部的电极与所述金属片(7)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接线端子(8)包括绝缘主体(81)、高压出线(82)以及所述绝缘主体(81)上设置的高压接线口(83),所述高压出线(82)与所述高压接线口(83)连接且穿过所述绝缘主体(81)连接至所述金属片(7);
其中,所述绝缘主体(81)的外表面上在围绕所述高压出线(82)的周向上设置有环形槽(81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端盖板(6)通过绝缘螺钉(11)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高压端绝缘板(4)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端放电管(1)和所述高压端放电管(2)的所述绝缘管体(11)内设置有粉状的导电介质(12);
所述绝缘管体(11)内还设置有封堵所述导电介质(12)的绝缘封堵(13)以及一端埋在所述导电介质(12)中另一端伸出所述绝缘封堵(13)的金属线(14),所述金属线(14)伸出所述绝缘封堵(13)的端部设置有接线头(15);
所述低压端放电管(1)和所述高压端放电管(2)的所述电极包括所述导电介质(12)、所述金属线(14)以及所述金属线(14)端部设置的所述接线头(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511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