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95793.0 | 申请日: | 2019-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33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德;刘天印;潘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越达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0/12 | 分类号: | C04B20/12;C04B20/02;C04B18/16;C04B28/26;C04B2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黄兴 |
地址: | 312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弃 混凝土 制备 再生 骨料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其包括包括以下制备工艺:S1:预处理:先对废弃混凝土块进行喷湿处理和防疫处理,然后锤击废弃混凝土块,使锤击后的混凝土块径长小于50mm;S2:筛选处理:将S1中经过预处理进行筛分处理;S3:破碎处理:将S2中经过筛分处理后的废弃混凝土块进行破碎处理,制得再生骨料;S4:强化处理:对S3中的再生骨料进行强化处理;S5:将经过强化处理后的再生骨料运送至储料仓进行储藏。通过将废弃的混凝土进行预处理、筛选处理、破碎处理、强化处理和烘干收集,制备成再生骨料,实现了废弃混凝土的有效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骨料制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建筑物及建筑工程越来越多,混凝土构件广泛应用于杆塔结构、工业厂房与民用建筑的柱和基础桩中。而随着城市的改造,造成城市中大量废弃建筑物形成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的处理不仅需要大面积的堆场,而且还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随着建筑科学的发展,有效利用建筑垃圾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用以将废弃的混凝土制备成再生骨料,便于废弃的混凝土回收利用,且减少的资源的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制备工艺:
S1:预处理:先对废弃混凝土块进行喷湿处理和防疫处理,然后锤击废弃混凝土块,使锤击后的混凝土块径长小于50mm;
S2:筛选处理:将S1中经过预处理进行筛分处理;
S3:破碎处理:将S2中经过筛分处理后的废弃混凝土块进行破碎处理,制得再生骨料;
S4:强化处理:对S3中的再生骨料进行强化处理;
S5:将经过强化处理后的再生骨料运送至储料仓进行储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S1中对废弃混凝土块进行喷湿处理,防止在锤击混凝土时,粉尘扬起,影响工厂的环境。同时,防止在运输混凝土时,附着在混凝土块上的粉尘扬起,影响工厂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呼吸健康。且对混凝土进行防疫处理,防止细菌附着在混凝土块上,从而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安全。
S1中将大块的混凝土块锤击呈径长小于50mm小块混凝土块,便于后期处理混凝土块,且将混凝土块内的钢筋、木头等体积较大的物质和混凝土快分离,便于后期工人处理。
S2筛选处理中,用以将混凝土与混凝土块的钢筋、木头、橡胶等杂质分离,提高混凝土块的纯净度。
S3破碎处理中,用以将混凝土块破碎,制得再生骨料。
由于废旧混凝土以及废弃砖块经过破碎后得到的再生混凝土骨料的棱角过多,且大多再生骨料为针状物,而且在再生骨料破碎的过程中骨料内部会产生微小裂缝。同时再生骨料表面一般会粘连着一部分旧砂浆,使得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相比,具有压碎指标大、吸水率高、孔隙率大、表观密度低等特点,影响再生骨料使用范围和再生混凝土的强度。
通过对再生骨料进行强化处理,提高再生骨料的强度,降低其吸水率和缝隙率,从而提高再生骨料的使用范围和再生混凝土的强度。
通过将废弃的混凝土进行预处理、筛选处理、破碎处理和强化处理,制备成再生骨料,实现了废弃混凝土的有效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再生骨料的强化处理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S3中制得的再生骨料放入至生物助剂中,浸泡1d,并每隔2小时搅拌20min,再将再生骨料取出,放入至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养护3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越达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越达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57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