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子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96042.0 | 申请日: | 2019-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2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哲;姜永强;韩方军;王华;印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1D25/28 | 分类号: | F01D25/28;F02C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郭鹏鹏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子 支撑 结构 | ||
本申请属于转子支撑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子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筒,其外壁具有支撑凸出;轴承,其外圈与支撑筒的内壁连接,其内圈用以与转子连接;承力筒,用以与承力结构连接,套设在支撑筒的外周,其内壁与支撑凸出连接。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转子支撑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子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转子在支撑点处通过支撑结构支撑,其多需在超临界状态下工作,其支撑结构需承受较大的惯性力及陀螺力,在此条件下,支撑结构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形,甚至于发生疲劳损伤,致使其结构被破坏,进而导致转静子碰摩,引起严重的故障。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子支撑结构,以克服或减轻现有技术至少一方面的缺陷。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转子支撑结构,包括:
支撑筒,其外壁具有支撑凸出;
轴承,其外圈与支撑筒的内壁连接,其内圈用以与转子连接;
承力筒,用以与承力结构连接,套设在支撑筒的外周,其内壁与支撑凸出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支撑筒的外壁上具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条形通孔。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支撑筒发生断裂后变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与轴承连接,该部分为第一部分;另一部分与承力筒连接,该部分为第二部分;
支撑筒位于第一部分的外壁具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凹槽;
承力筒外壁具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承力通孔;
转子支撑结构还包括多个承力销,每个承力销的一端对应穿过一个承力通孔,对应伸入一个凹槽中。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每个承力销与对应的凹槽间隙配合。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每个承力销插入至对应凹槽一端的端面与该凹槽底面之间的间隙b大于支撑筒外壁与承力筒内壁之间最小的间隙a。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支撑筒发生断裂后变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与轴承连接,该部分为第一部分;另一部分与承力筒连接,该部分为第二部分;
转子支撑结构还包括限位筒,其外壁具有限位凸出;限位凸出与支撑筒位于第二部分的内壁连接;限位筒的一端向轴承方向延伸,以能够在支撑筒发生断裂后,轴承向限位筒方向窜动时,与限位筒向轴承延伸的一端抵接,以此避免转子与对应的静子发生碰摩。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支撑筒位于第一部分的内壁具有止动凸出;止动凸出位于限位筒与轴承之间,以能够在支撑筒发生断裂后,轴承带动第一部分向限位筒方向窜动时,与限位筒向轴承延伸的一端抵接,以此避免转子与对应的静子发生碰摩。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支撑筒外壁具有第一凸出;
承力筒外壁具有第二凸出;
限位筒外壁具有第三凸出;
第一凸出、第二凸出、第三凸出通过螺钉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支撑筒的内壁具有夹紧凸出;
转子支撑结构还包括夹紧环,其外壁与支撑筒的内壁螺纹配合连接,与夹紧凸出配合夹紧轴承的外圈。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转子的外壁上具有定位凸出,套接有定位套,以及螺接有定位螺母;定位套的一端与定位凸出抵接;
轴承内圈的一侧与定位套的另一端抵接,另一侧与定位螺母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60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