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护管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96079.3 | 申请日: | 2019-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2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戴金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6 | 分类号: | B62D1/16 |
代理公司: | 33222 瑞安市翔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伟丹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管 安装座 铆点 转向轴 车架 轴承 沿圆周方向 安装方便 均匀设置 生产效率 轴承装配 传统的 过盈量 塑胶套 冲压 上端 方向盘 下端 压合 压溃 注胶 生产成本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护管总成,包括有上护管、下护管,所述上护管的上端安装有轴承,所述上护管通过轴承与转向轴连接,所述下护管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车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管的下端冲压有若干个铆点,所述铆点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所述上护管通过铆点与下护管过盈压合,所述上护管和下护管的过盈量满足压溃力1500‑2500N。本发明与传统的中间用塑胶套进行注胶连接相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安装时,将方向盘的转向轴与轴承装配,将安装座安装在车架上即可,安装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是一种汽车转向系统的改进发明,特别涉及的是一种护管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系统用于控制汽车行驶方向,转向系统的转向轴的上端与汽车方盘连接,转向轴的下端与转向中间轴连接,转向轴把施加在方向盘上的力传递给转向中间轴,再由转向中间轴传递到转向器上,转向器则带动车轮转向,从而实现汽车的转向。转向轴通过护管总成安装在车架上;现有的护管总成存在驾驶安全系数低及安装难度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安全系数高、便于运安装的护管总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该种护管总成,包括有上护管、下护管,所述上护管的上端安装有轴承,所述上护管通过轴承与转向轴连接,所述下护管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车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管的下端冲压有若干个铆点,所述铆点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所述上护管通过铆点与下护管过盈压合,所述上护管和下护管的过盈量满足压溃力1500-2500N。
所述上护管焊接有线束支架,所述线束支架具有供线束穿过的通孔。
本发明的上护管通过铆点与下护管过盈压合,并且过盈量满足压溃力1500-2500N,与传统的中间用塑胶套进行注胶连接相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安装时,将方向盘的转向轴与轴承装配,将安装座安装在车架上即可,安装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2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的有关细节及工作原理。该种护管总成,包括有上护管1、下护管3,所述上护管的上端安装有轴承5,所述上护管通过轴承与方向盘的转向轴连接,所述上护管表面焊接有线束支架2,所述线束支架具有供线束穿过的通孔6,线束支架2将线束进行整理,线束散乱不仅影响安装,而且存有安全隐患。所述下护管3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4,所述安装座与车架连接,可以采用锁紧螺栓连接,所述上护管1的下端冲压有若干个铆点7,本实施例中所述铆点7为八个,所述铆点7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所述上护管1通过铆点与下护管3过盈压合,由于铆点7设置均匀,因此上护管1和下护管3的各个角度承受力相同,所述上护管1和下护管3的过盈量满足压溃力1500-2500N,若超出上述范围,那么安全系数会大大降低,所述上护管和下护管的过盈量过低,那么轻微冲击力就容易造成上护管相对下护管下移,若过盈量过高,那就失去意义,当车辆发生碰撞,上护管相对下护管仍保持不动,撞击力没有得以缓冲,这样驾驶者会受到严重撞击。本发明将上护管、下护管及轴承装配好,在安装时,将方向盘的转向轴与轴承装配,将安装座通过锁紧螺栓安装车架上即可,安装方便快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60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热结构及方向盘
- 下一篇:用于产生正的后方阿克曼的车轮转向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