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辆内燃发动机的牵引驱动装置的牵引机构张紧设备的可加热张紧臂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96971.1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5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T·巴拉诺夫斯基;M·布罗道;K·迈尔;B·D·皮尔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7/08 | 分类号: | F16H7/08;B29C70/48;B29C7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志刚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辆 内燃 发动机 牵引 驱动 装置 机构 设备 加热 张紧臂 | ||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辆内燃发动机的牵引驱动装置的牵引机构张紧设备的可加热张紧臂。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内燃发动机的牵引驱动装置的牵引机构张紧设备(10)的张紧臂(12),其中张紧臂(12)在操作状态下被可操作地连接到牵引机构,用于将横向力传递到所述牵引机构,所述张紧臂由第一热塑性塑料材料制成,并且包含纤维复合塑料(28)。根据本发明,纤维复合塑料(28)包含碳纤维(30),并且张紧臂(12)具有至少两个相互间隔开的导电连接件(24、26),所述至少两个相互间隔开的导电连接件被电连接到碳纤维(30)并且可电连接到电流源(3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机动车辆内燃发动机的牵引驱动装置的牵引机构张紧设备的张紧臂。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生产这种类型的张紧臂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内燃发动机领域,已知使用内燃发动机的曲轴的运动来驱动内燃发动机的其他部件。因此,例如,正时链条(例如以滚子链或齿形带驱动装置的形式)经常用于驱动内燃发动机的凸轮轴并使其与曲轴的运动同步。此外,皮带驱动装置广泛用于使内燃发动机的辅助单元(例如发电机、冷却泵、动力转向泵和/或气候控制压缩机)能够由曲轴的运动驱动。
内燃发动机中的皮带或链条驱动装置暴露于高温波动,这与长度的变化有关。为了补偿皮带或链条内由此导致的机械张力的变化(这尤其导致摩擦的大幅增加和由此产生的不希望的磨损),已知使用张紧设备。这种类型的张紧设备具有多种功能:它们提供用于引导皮带或链条的支承功能,确保皮带或链条内的恒定机械张力,并阻尼皮带或链条的负载侧(没有受到驱动力的部分)的振动,以便防止噪音产生和过度磨损。
通过使皮带或链条驱动装置受到横向作用在皮带或链条上的横向力而将机械张力施加到皮带或链条驱动装置上在其他驱动技术领域也是已知的。
在这方面,例如,CN 105570406A描述了一种热功率驱动系统,其包括两个惰轮,其中一个惰轮设置有单向旋转机构;即,至少一个惰轮是单向轮。两个惰轮通过传动皮带联接。传动皮带由长橡胶软管形成。长橡胶软管由多个密封的短橡胶软管部分形成,短橡胶软管部分中含有空气。长橡胶软管的一部分被布置在隔热容器中,使得其被包覆。隔热容器中含有高温液体。长橡胶软管的该部分与高温液体热接触,使得位于隔热容器中的短橡胶软管部分中的空气膨胀,并且长橡胶软管移动到隔热容器外部。由于单向旋转机构,实现了长橡胶软管在一个方向上的运动。皮带轮以这种方式被布置在惰轮之间,使得皮带轮将长橡胶软管张紧并且通过长橡胶软管的运动被周向地驱动。
为了实现长的使用寿命,张紧设备的零件(举例来说,诸如张紧臂)优选地由金属(例如由铝)制成。
用于将用于皮带或链条驱动装置的张紧设备中的金属张紧臂替换为由塑料制成的张紧臂以降低成本和重量的提议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
在这方面,例如,在US 2016/0312863A1中描述了一种用于正时驱动装置应用的复合张紧臂或引导件。张紧臂或引导件的主体包含多层连续纤维材料,其中这些层被保持在由热塑性塑料材料制成的基体中。每层包括沿单一方向(单向)取向并在材料的大部分长度或宽度上延伸的纤维。所述多层中的每一层的纤维沿与所述多层中的相邻层的纤维不同的方向取向。单向带或连续纤维材料可包括例如由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形成的纤维,其中大部分纤维在单一方向上延伸并保持在热塑性基底中。
用于接收轴颈的链条滑动表面、活塞垫和轴承毂可以直接安装在张紧臂的主体上。链条滑动表面、活塞头和轴承毂可以由热塑性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可以被模制或包覆成型到主体上。主体与链条滑动表面之间、活塞头和轴承毂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熔化和/或化学粘合或经由主体中的锁定部分通过机械锁定来进行。
此外已知使用具有链条或皮带的可控制张紧的链条或皮带张紧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69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