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边窗玻璃辊压线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97008.5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8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颖;王增金;范作昌;林金枝;王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耀集团(福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27/12 | 分类号: | C03C27/12;B32B37/10;B32B37/06;B32B3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301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窗玻璃 辊压线 | ||
汽车边窗玻璃辊压线,包括沿玻璃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冷辊压机、第一复位机构、第一加热炉、第一热辊压机、第二加热炉、第二热辊压机,所述汽车边窗玻璃辊压线最前端设有点加热装置,所述点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定位调整机构,所述第一定位调整机构将玻璃调整到预设的姿态从而顺利进入冷辊压机,所述第一复位机构将玻璃复位到调整前的姿态而后进入第一加热炉,所述第一加热炉和所述第二加热炉出口上方都设有检测出炉的玻璃表面温度的测温装置,所述第一加热炉出口的玻璃温度在40‑60℃,所述第二加热炉出口的玻璃温度在65‑105℃。通过增设点加热装置,改良加热炉的构造和温度把控,使得整个辊压过程排出更多的气体,很大程度降低了玻璃气泡的出现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玻璃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边窗玻璃的辊压线。
背景技术:
汽车夹层玻璃,俗称汽车安全玻璃,由两片具有一定曲率的玻璃及位于两片玻璃之间的粘结层组成,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广泛应用作为汽车的前挡风玻璃,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逐渐也应用到边窗、后挡、天窗的汽车玻璃上。
目前汽车夹层玻璃的生产工艺包括切大片、磨边、洗涤干燥、烘弯、拉膜、合片、初压、高压等步骤。其中初压这道工序,需要将夹层玻璃中的空气排出70%以上后密封四周,防止在高压的过程中空气与水分进入到夹层中,夹层玻璃初压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最后的成品质量。常规的初压工艺有如201320532739.8专利提出的采取玻璃套硅胶圈抽取真空的方式,来实现汽车夹层玻璃的初压合片,而对于边窗玻璃,因受限于汽车玻璃形状不规则且品种繁多,在套圈时需要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且夹层中空气排出量达不到要求。
为解决上述初压方式存在的问题,玻璃初压工艺采用了辊压生产线的方式,如专利201310318434.1中提出的,包括两道加热、两道辊压的步骤,经过这样两次加热再辊压的工序,来实现汽车夹层玻璃的初压。使用辊压的方式很大的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但现有的玻璃辊压线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生产过程中由于PVB膜片极易产生脱胶、缩胶现象;工人合片时玻璃凹面向下,需要人工翻转后最终凹面向上放入辊压线,工作量较大且人工翻转过程容易使夹层玻璃错位;玻璃在生产过程的加热工序中,缺少对于加热温度的把控,使得夹层中的气体排除比例不足,初压的质量不稳定;在最后一道加热后,玻璃温度太高,工人下片困难;辊压机在对应不同型号的玻璃时生产过程中缺少玻璃定位与调整的机构,无法生产汽车边窗玻璃,这是因为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对称的形状,而汽车的边窗玻璃多为异型,为了生产的良率需要调整进入辊压机的角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边窗玻璃辊压线,辊压线上包括点加热装置、自动翻面机、玻璃定位调整及复位机构和严格控制温度的加热炉,本发明适用于各种汽车边窗玻璃,能预存各种型号玻璃的工艺参数在需要时快速调整,能很好解决上述描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汽车边窗玻璃辊压线,包括沿玻璃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冷辊压机、第一加热炉、第一热辊压机、第二加热炉、第二热辊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边窗玻璃辊压线最前端设有为玻璃预加热的点加热装置,所述点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定位调整机构,所述第一定位调整机构自动将玻璃调整到预设的姿态从而顺利进入冷辊压机,所述冷辊压机与第一加热炉之间设有第一复位机构,所述第一复位机构将玻璃复位到被第一定位调整机构所调整前的姿态而后进入第一加热炉,所述第一加热炉和所述第二加热炉出口上方都设有检测出炉的玻璃表面温度的测温装置,所述第一加热炉出口的玻璃温度在40-60℃,所述第二加热炉出口的玻璃温度在65-105℃,所述汽车边窗玻璃辊压线采用传输辊道来实现生产过程中玻璃的传送。通过增设点加热装置,使玻璃和夹层中的膜片预粘结,同时改良了加热炉的构造和温度把控,使得整个辊压过程排出更多的气体,很大程度降低了玻璃气泡的出现概率,定位调整和复位机构的引入使得每片玻璃具有一致性,进一步稳定产品的良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耀集团(福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福耀集团(福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70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