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雨水管地道风建筑外墙面降温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97032.9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3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姜坪;林熙龙;张元明;魏晓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7/06;F24S20/60;E04B2/00;E04F17/04;E03F3/00 |
代理公司: | 33212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受热 空腔 连通 地下风道 墙体风道 地道风 雨水管 雨水 总管 建筑外墙面 建筑外墙体 排风口 阀门 室外 室内 地下雨水管 底部连通 降温系统 空腔顶部 室外空气 系统成本 雨水井 雨水口 外墙 雨天 | ||
1.雨水管地道风建筑外墙面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总管(9)、地下风道(7)和受热空腔(4);
所述雨水总管(9)与雨水井(13)连通;所述地下风道(7)一端与雨水总管(9)连通,另一端与受热空腔(4)的底部连通;
所述受热空腔(4)设置在建筑外墙体(10)的外表面;建筑外墙体(10)上设置有与室内(11)连通的墙体风道(12),墙体风道(12)中设置有阀门二(3),
所述受热空腔(4)顶部设置有排风口(1),排风口(1)设置有阀门一(2);所述受热空腔(4)上半部分通过墙体风道(12)与建筑的室内(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管地道风建筑外墙面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箱(5);
所述联箱(5)顶部设置有联箱出风口(14),联箱(5)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雨水管出风口(6);雨水管出风口(6)与地下风道(7)连接;所述联箱(5)顶部从中间到两边,直径从小到大设有至少两个联箱出风口(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管地道风建筑外墙面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雨水总管(9)两端分别与两个雨水井(13)连通,地下风道(7)与雨水总管(9)的连接位置位于两个雨水井(13)中心。
4.利用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雨水管地道风建筑外墙面降温系统的雨水管地道风建筑外墙面降温方法,其特征在于:
夏季工况包括以下步骤:
1)、关闭阀门二(3),开启阀门一(2);
2)、太阳辐射照在受热空腔(4)的金属隔板上,受热空腔(4)内的空气吸收热量,温度上升,并向上流动,形成太阳能烟囱效应;
3)、室外空气在太阳能烟囱效应的驱动下,从雨水井(13)进入雨水总管(9),经过地下风道(7),由雨水管出风口(6)流入联箱(5),室外空气温度下降,再经联箱出风口(14)进入受热空腔(4);
4)、地下风道(7)流入受热空腔(4)的低温空气使得建筑外墙壁面温度降低,同时吸收受热空腔(4)的金属隔板传递的太阳辐射热量,经过排风口(1)排出,减小建筑外墙体(10)外壁面与建筑外墙体(10)内壁面的温差,从而减小通过建筑外墙体(10)由室外向室内的传热量,使得房间冷负荷减小。
5.利用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雨水管地道风建筑外墙面降温系统的雨水管地道风建筑外墙面降温方法,其特征在于:
冬季工况包括以下步骤:
1)、关闭阀门一(2),开启阀门二(3);
2)、太阳辐射照在受热空腔(4)的金属隔板上,受热空腔(4)内的空气吸收热量,温度上升,并向上流动,形成太阳能烟囱效应;
3)、室外空气在太阳能烟囱效应的驱动下,从雨水井(13)进入雨水总管(9),经过地下风道(7),由雨水管出风口(6)流入联箱(5),室外空气温度上升,再经联箱出风口(14)进入受热空腔(4);
4)、雨水管流入受热空腔(4)的空气使得建筑外墙体(10)的外墙壁面温度提高,同时接受受热空腔(4)的金属隔板传递的热量,经过墙体风道(12)进入室内(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703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为工质的制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