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产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97527.1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6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穆晓玲;杨金环;李海燕;陈思弘;郝井召;周维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9/18;C12R1/77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阳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8 | 代理人: | 郭奥博;张颖 |
地址: | 23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产 泛解酸 内酯 水解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串珠镰刀菌菌株。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高产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的方法,该方法将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129的串珠镰刀菌菌株进行发酵培养,从发酵产物中提取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应用上述特定菌株进行发酵生产,可以得到高酶活的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发酵液,从而高效获得高品质的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诱变及高产D-泛解酸内酯酶菌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D-泛解酸是制造D-泛酸的重要手性中间体,泛酸作为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的需求量很大,其产品多以D-泛酸钙形式存在,供不应求。D-泛酸钙(右旋泛酸钙),为维生素类药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工业。
目前制备D-泛酸一般采用化学或者生物拆分法。化学法拆分存在拆分剂贵、成本高、分离困难等确定,同时还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生物法主要是微生物酶法,即将合成的中间体DL-泛解酸内酯或其类似物,用微生物产生的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进行转化拆分成D-泛解酸内酯,再合成D-泛酸钙,具有环境污染及毒性少等优点。
产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的微生物有很多,不同微生物产酶的效果也不同,因此筛选高产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的菌种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129的串珠镰刀菌。
所述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129的串珠镰刀菌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hina General Microbiological Culture Collection Center,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129,保藏日期2019年8月29日,分类命名为:串珠镰刀菌。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的高产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的菌种采用如下方法获得:
(1)将待诱变菌种经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获得多个诱变菌种;
(2)将所述多个诱变菌种分别接入产酶培养基进行培养;
(3)分别检测各个诱变菌种培养所得的产物中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的活性,选择酶活最高的菌种为目标菌种。
本发明所述待诱变菌种可采用如下方法获得:取多个未诱变的、可产生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的菌种,分别涂布于初筛培养基进行培养,筛选变色圈圈径最大的菌种,作为待诱变菌种。本发明优选每升所述初筛培养基含有如下组分:100~200g马铃薯浸汁,10~30gD-泛解酸内酯,0.01~0.1g溴百里酚蓝,10~20g琼脂。在所述初筛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的条件优选为:25~30℃、培养3~5天。
本发明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方法诱变获得高产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的菌种。在实际操作中,可将所述待诱变菌种先接入一级种子培养基,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将菌液离心弃上清收集菌体,用无菌生理盐水将菌体制成浓度为106~108个/mL的菌悬液,取5~15μL所述菌悬液均匀涂布在载片上,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优选地,每升所述一级种子培养基中含有如下成分:10~15g甘油,10~15g大豆蛋白胨,1~5g玉米浆干粉,5~10g酵母浸膏,5~10g豆粕粉,培养基pH为7.0~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75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